五峰高山无公害生态茶园。(通讯员 季卫民 摄)
7月5日,走进亚泰化工厂区,烟囱不见烟、生产线也不见磷。
2016年8月,五峰全面关停亚泰化工黄磷生产线,次年拆除2条2000吨黄磷生产线。2017年12月,五峰明确沿长江、清江支流岸线1公里内不新建、不新上环境不友好、环境风险较大的工业企业。2018年5月25日,五峰再次决定:亚泰化工黄磷生产线全面启动拆除。
曾经的纳税大户,如今,即将载入五峰工业发展的历史。
“五峰属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又在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探索实践证明,在生态保护中发展县域经济,相得益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陈华言之铿锵。
“生态立县”不动摇
五峰全境皆山,全县人均林地面积0.8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1%,居湖北省各县市之首。
山大矿产多。但自2010年以来,铁矿、方解石、砂矿等,五峰没有新批一家。所有到期铁矿一律不再延期,环保、安全不达标企业一律关闭。近3年来,矿山规模压缩60%以上。
山因水而灵秀。在五峰县城,渔洋关镇三房坪村小河至两河口大桥,全长4.22公里的河道,护岸护坡治理长度约为7公里,12处生态坝,绿化面积6.8万平方米。
此外,在严格的环保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下,五峰先后整合投资近20亿元用于生态建设与保护,并在农村建立垃圾“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2018年,五峰将全县各地400名“生态护林员”拓展兼任“环保督察员”,强化环保督查和查处力度。
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加减之间,尽显五峰作为。
生态产业迸活力
五倍子,俗称盐肤木,在山间岩缝中即可生长。2017年,五峰全县发展倍林6.2万亩,人工种植苔藓4.2万平方米,五倍子产业,被纳入全省六大科技创新助力产业扶贫示范工程。五倍子加工生产龙头企业五峰赤诚生物,2017年销售收入1.1亿多元,利税近1100万元。
按照“提升绿茶、复兴红茶、拓展保健茶”的茶产业发展战略,五峰21.3万亩茶园年产茶2.04万吨,经济与生态效益大增;包含茶叶在内,高山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达到55万亩,带动贫困户增收比例达到95%以上。
生态种养齐头并进。目前,五峰全县中蜂养殖达到3.44万群,“1211”模式效益凸显,被确定为国家中蜂扶贫试点示范县。2018年,蜂业综合产值有望达到8000万元以上。同时,五峰县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2.5%,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茶叶基地示范县”。
飞出五峰看生态工业。五峰民族工业园区构建珠宝首饰、装备制造、新材料、军民融合四大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签约项目52个,引进各类企业5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2.38亿元。
守住青山绿水,终得金山银山。
生态茶乡美如画
2017年9月,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五峰“世界茶旅之乡”牌匾,2018年5月,渔洋古镇又被命名“世界茶旅古镇”。
茶香引客来,村庄变景区、农舍变旅馆,乡村游方兴未艾。栗子坪红花玉兰,白溢古寨土家风情,茶园古村土家民居……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住吊脚楼,赏田园风光,品古茶馨香。
人气足,带火了乡土特产。2017年,五峰凭借“土家”招牌,农村电商“井喷式”发展,线上交易额1.95亿元。
“旅游富县”战略引领,擦亮五峰茶旅名片,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中国自驾游第一县,2017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3亿元。
“五峰的竞争优势在绿色,发展潜力在绿色。我们将着力构筑“321”体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陈华表示,五峰将扎实推进精准扶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做强县内县外两大平台,构建“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飞地经济”体系”,为实现宜昌“在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上走在全省前列、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目标,交上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五峰答卷。(通讯员 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