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翱翔太空 湖北商业航天如何发力

湖北日报2018-06-12 14:10:51

  火箭卫星研制技术自主可控,卫星应用规模亟待做大——翱翔太空,湖北商业航天如何发力

翱翔太空 湖北商业航天如何发力

图为:2017年1月,“湖北造”快舟火箭成功发射“一箭三星”。(资料图片)

  6月2日,武汉大学“珞珈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这是全球第一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

  在我国商业航天大事记中,湖北曾拿下多个第一:

  2016年,我国首家商业火箭公司在汉成立;

  2017年,“湖北造”快舟火箭完成我国第一次商业航天发射;

  2018年,我国首个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项目在汉启动……

  商业航天的大道上,湖北正全力奔跑。不容忽视的是,作为高风险、高投入产业,成长中的湖北商业航天能否闯过一个个“险滩暗礁”?

  年产百颗卫星,打造天基物联网——

  “五朵云”开启商业航天未来时

  飞行在万米高空,打开手机可以随时下载想看的电影;置身荒漠海疆,可与千里之外传递音讯……

  4月26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在汉成立,将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打造“虹云工程”,未来可形成年产百颗卫星的生产制造能力。

  此前,航天科工行云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汉注册成立。该公司将发射80颗小卫星组建太空基站,打造天基物联网,实现全球无盲区万物互联。

  至此,中国航天科工“五朵云”之“行云”“虹云”正式启动。

  “五朵云”是航天科工在汉打造的5个商业航天项目,其他3个项目分别为——

  腾云工程,新一代空天往返飞行器及其应用。这种飞行器能从普通机场跑道平行起飞,可返回重复使用。目前,已完成发动机等多项关键技术验证地面试验,技术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飞云工程,太阳能无人机及其应用。太阳能无人机可在高空长时间飞行,搭载通信设备后,可构建高空局域网,实现覆盖范围内相关通信设备的互联互通。

  快云工程,研发可在平流层长时间驻空的飞行器,用于热点地区、高价值目标的常态化覆盖。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在汉表示,航天科工将主要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为依托,推动五大商业航天项目实施,涉及子工程及分系统数千项,时间跨度将超过十年。

  民企纷至沓来,航天释放商业范——

  布局太空经济,卫星应用规模亟待做大

  如果说航天技术是一粒种子,那么开花结果还需要靠产业化应用,发展商业航天意义重大。

  “发展商业航天,湖北产业基础雄厚。”省委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以航天三江、航天科技42所为代表的一批在鄂军工航天企业,注重军用技术的转移和转化,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掌握了一系列航天核心技术。

  “中国发射新快速响应火箭”。2013年9月25日,航天三江研制的“快舟”火箭首飞不到两小时,这一标题就出现在美国航天网站首页的头条。用造导弹的技术造火箭,航天三江已在火箭研发、设计、试制试验等方面形成整体优势。

  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省在发射平台和运载火箭研制、卫星产品研发、遥感导航应用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体系化的产业链,航天技术对上下游产业形成巨大牵引,大批航天技术相关产业以及航天技术成果移植或孵化到省内。

  2017年4月,武汉市新洲区政府与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以下简称“武汉基地”)正式开建。

  一年来,基地核心项目顺利开工,产业链日趋完整。

  中遥智图,一家从事遥感云应用软件研发的高新企业,将研发中心设在武汉基地。“武汉聚集了大批摄影测量等专业人才,中遥智图属于用户端企业,立足于补齐基地产业链。”公司总经理张博宁表示,卫星发射上天后将获取各种地面数据,公司将对大数据进行管理、建模和分析,再应用到水利、气象、环保、农业等领域。

  九天微星是国内领先的卫星创业公司,2018年4月与华夏幸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商业低轨小卫星总装、集成、测试的规模化、产业化。

  据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航天产业市场总额将达8000亿元。

  “我国商业航天才刚刚起步,湖北大有可为。”业内人士表示,商业航天不仅仅是发火箭、放卫星,还可通过航天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来拓展。

  比如,将遥感、通信、气象等卫星资源进一步细化、深化和扩大应用规模,未来还将扩展到商业载人航天飞行、太空挖矿等太空经济。湖北应发挥优势,做大卫星应用规模,布局太空经济,在航天领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火箭回收、海上发射、太空旅游——

  技术+资本,湖北航天产业拥抱下一个风口

  2018年2月,世界运力最强火箭——猎鹰重型火箭成功发射并完成一级火箭回收。

  美国SpaceX公司的这一壮举,震惊世界。

  在湖北,超大运力火箭也正在研制之中。航天三江透露,大运力的快舟21、快舟31已纳入研发计划。未来,快舟21将承担空间站货运等国家任务,快舟31则瞄准太空旅游、太空挖矿等。

  让SpaceX公司引以为傲的火箭回收技术,湖北也有望实现。

  “SpaceX公司应用的是栅格舵技术,这一技术快舟火箭已经应用。”快舟火箭总设计师梁纪秋说,“火箭回收技术,我们已经掌握70%至80%。未来一旦成熟应用,快舟的价格还将大幅降低。”

  此外,中船重工第七〇一所、航天三江等多家在鄂企业,正在研制海上卫星发射平台。省委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透露,前期做了很多技术储备,发射船也选好了,只要有海上发射卫星的需求,马上可以完成。

  在商业航天逐渐发展壮大的同时,也经历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2014年,美国“安塔瑞斯-130”火箭搭载“天鹅座”飞船发射时发生爆炸;2016年,美国猎鹰九号火箭发射时发生爆炸。

  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资本从来不惧怕失败。

  2017年,在汉央企航天科工火箭公司启动A轮股权融资,100余家公司争相接洽融资事宜,最终8家投资机构加入,火箭公司募资12亿元。

  为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集聚发展,2017年1月,湖北长江航天产业基金在汉成立,计划总规模100亿元,重点投向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项目。

  “社会资本的进入,加速了航天产业商业化。”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省已把航天产业作为重点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0年将建设成为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化集群地,2030年将形成湖北新型航天核心产业链和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江卉、通讯员杨德义、郭文杰)

编辑:苏喜茹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