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效果图)
校园屋顶绿化开放共享(效果图)
现代化集约校园——红领巾国际学校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二孩全面放开和武汉“百万大学生留汉”工程,江汉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精神,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把办好教育当作江汉区委区政府的职责所系,以前瞻眼光建设21所“集约化校园”,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崭新的校园,尚美的世界,优雅的少年。5月2日,江汉区红领巾国际学校建成启用,正式迎来首批29个班、1200名“小主人”。小学生们在高端大气的校舍里学习生活,乐开了花。
“上天入地”的立体空间,现代化的智能教学设施,绿意盎然的公共空间……看到这样一所集约化的校园,学生们上课兴致盎然,家长们也逢人便说:“新校舍正是我们心心念念地有温度的学校,现代感无处不在,简直就是智慧城市的缩影,新时代的孩子太幸福了!”
地下校园“别有洞天”
构筑“立体多维”的个性化教学空间
江汉区中小学地处城市高密度核心区。一方面,校园无法通过土地扩张拓展利用空间。另一方面,新时代的校园需要承载更多素质教育功能,让校园容纳舞蹈、雕塑、足球、棋类等越来越多的特色课程,构筑更安全、更健康、更适应个性化发展的校园公共空间。
破解教学空间的瓶颈,江汉区选择向地下空间要“钥匙”。
江汉区将校园地下尽可能地大开挖,形成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校园地上地下功能整合布局——
建筑彼此间,通过连廊或过厅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布局更合理,建筑间联系更紧密;
校园占地面积大的体育场、廊道等被放入地下,增加了校园的利用面积;
心理咨询室、科学探索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等功能室被放入地下,注重新能源、新材料的使用,同时借助现代化手段对学校实施智能化管理;
建筑群提供了丰富的“非正式的学习空间”,以廊道、架空层以及下沉庭院体系为基本,营造出无处不在的学习空间,充满阳关、绿意及流动的空气……
地下空间的集约利用,全面提高校园地面空间使用率。让校园成为紧凑而多元的校园建筑综合体。
据统计,目前江汉区建成、在建、拟建的10所校园新增总建筑面积240249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100603平方米。地下空间占10所校园总建面的41.9%。
地下交通“开放共享”
新增2000余停车位实现“功能拓展”
日新月异的新江汉,停车问题成为中小学建设面临的又一“症结”。《武汉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48号令》对城市一环线以内的中小学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设定标准。
江汉区不满足于现行规范标准,中小学在新改扩建时,提标建设地下停车场。目前已建、在建、拟建的10所中小学共设置了地下车位2089个,相较于规范标准增加了433个车位。
同时,地下停车场内考虑设置一部分家长车位,并将车行出入口远离人行出入口,确保人车分流。部分停车位还将分时段向社会开放,缓解“停车难”的“城市病”。
“这样一来,既避免了车辆进出校园造成安全隐患,缓解高峰时间校园周边交通拥堵,又避免了车辆进出校园占用体育用地、破坏校园环境。”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剀评价。
“在一些发达国家,校园也是‘社区生活’的一部分。”刘剀表示,“在部分开放停车场的同时,还计划在寒暑假期间将闲置的食堂、体育馆、游泳馆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同时用校园屋顶绿化带给周边高层建筑赏心悦目的‘一抹绿’。无处不在的共享理念,彰显了江汉区的前瞻眼光”。
兼具设计感与文化内涵
校园建筑本身就是“文化地标”
江汉区班子成员有一个共识:要把学校建设为区域内最具品质、最具文化、最具美感的建筑,每所学校都要建成一张名片、一个品牌,尽可能成为江汉地区的“文化地标”。
高水平 高标准
在对学校方案的具体设计过程中,江汉区对每个环节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把关:
首先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方案,聘请专家小组对方案进行多轮甄别、评审,各种规范绝不含糊。
对校园的外形、色彩,都是与所处区域的整体形象相符,既要体现建筑的设计感、艺术美感,还要体现文化的内涵。
在建设方案确定后,还要求学校师生、校长共同参与,把校园文化、设施设备、教育理念都融入校园的建设过程中。
高规格 高品质
江汉区根据高密度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拓展地下空间,在空间利用、功能分区、建设施工等方面做到高规格、高品质。
2017年9月建成的红领巾国际学校,就在紧张的用地面积中建设出富于吸引力的教育综合体,彰显国际学校的风范——建筑风格上采用欧式设计,端庄典雅,经典且富有学术氛围;教学区与运动区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以廊道、架空层以及下沉庭院体系为基础,提供了丰富“非正式的学习空间”,营造出无处不在的学习空间;形成围合和开敞的两个空间体系,最大限度地将自然光引向教学区域;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将需要大空间的多功能活动中心置于地下二层,设置自然通风的地下空间。建成后的校舍,俨然一只展翅欲飞的“雏鹰”,体现了江汉区对国际化办学的愿景和信心,成为北部地区靓丽的“文化地标”。
数读新成绩·新征程
2017年
——推选10名江汉教育“最美党员教师”、12名“最美党员教师”提名奖。
——民办幼儿园新组4个党支部,公办、民办园结为党建“微共同体”。
——实现高考大丰收。理科600分以上人数居武汉市第三;文理科一本上线人数高达735人;一中一本升学率创新高,达95%。
——局属学校中考普高上线率51.8%,武汉市第二。
——认定21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顺利完成“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以上”目标。
——与华中师范大学签订协议,启动“特色课程游戏化研究”,组建6大子项目研究共同体,助推幼儿园个性化课程建构。
——以“均衡发展、整体提高”为目的,构建和完善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6项工作机制。出台小班化教学规程。
——修改完善《江汉区教育系统绩效目标管理考评方案(2017版)》,科学考核教育教学全过程,保障高位均衡发展。
——报送市级优课420节、武汉市教育局送湖北省教育厅参评196节,共有98节优课被湖北省教育厅推送参加部级优课评选,名列前茅。
——全国第一套校园足球通用教材发布,填补了我国校园足球课教材的空白。
——江汉区教育局荣获第四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
2018年
——实施德育工作等级评价和学校德育工作星级评价,推动有效德育“五大体系”落实。开发“江汉诵习练”APP。
——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运作“十二星空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与意大利里皮足球学校的深度合作。
——有序安排推进第三批13所中小学校的现代化学校建设及考评验收工作。
——推动教育城域网业务专网建设,承载网络课堂和同步课堂应用,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50%。打造“星级智慧校园”。
——提升公益普惠性幼儿园规模与质量,确保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达80%以上。塑造一批个性鲜明、特色彰显的品牌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