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湖北消息(记者 高钰姗):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连续6年稳定保持Ⅱ类,一年中多出近一个月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数量位居中部第一,建成运营全球覆盖碳配额规模最大的碳市场……9月1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严天文通报了“十四五”以来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与成效。
五年来,湖北省紧紧围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目标,全面推进美丽湖北建设,持续加强长江大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突出。湖北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实施“双十行动”“十年禁渔”及十大提质增效行动,长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不断增强,呈现出“鱼翔浅底、江豚逐浪”的生动画面。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12462个,整治完成率达99.8%。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连续6年稳定保持Ⅱ类,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优于Ⅱ类,切实保障“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丰硕。大气治理方面,实施大气污染治理项目超过18500个,淘汰老旧柴油货车3.4万余辆。2024年,全省国考城市PM2.5浓度较2019年下降15.6%,优良天数比率上升7.7%。水环境方面,190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5.8%,省控湖泊水质优良比例较2021年大幅提升27.6个百分点。土壤安全利用率和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显著,连续10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美丽湖北建设全面推进。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美丽湖北战略,成功创建9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3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无废城市”建设走在国内前列。神农架、武当山、清江等一批美丽河湖、美丽山川成为湖北生态名片。
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湖北率先建设生态环境权益交易平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武汉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等8个集群初具规模。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机构“中碳登”落户湖北,碳市场总成交额突破476亿元,湖北区域碳市场交易规模全国第一。
全民环保氛围日益浓厚。全省环保类志愿服务组织达2万个,高校“与绿同行”团队超1800个,成立全国首个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联盟。“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等系列活动带动数百万人参与环保行动。
严天文表示,“十四五”期间湖北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更健全、基础更牢固、成效更明显。下一步,湖北将统筹谋划“十五五”生态环保工作,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