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所小学见证的中几深情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7-18 17:58:23

  参与西芒杜铁矿石出口码头项目建设的几内亚工程师阿卜杜拉·迪亚洛,在项目驻地附近的小镇Senguelen意外地遇见了一位“老熟人”——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CHEC)项目实验室主任陈忠泉。阿卜杜拉激动地握住他的手:“陈工,您还记得我吗?2012年,您和您的同事为我们修建了学校!现在,我是码头项目的地质助理工程师了!”

  这段跨越十三年的重逢,不仅是个人的缘分,更牵引着陈忠泉再次聚焦那座已成为Senguelen社区“心脏”的中国援建小学。

  2012年,中国港湾(CHEC)作为先期入驻几内亚的工程企业之一,承担了该国西芒杜铁矿项目配套港口的前期勘察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作为建设者之一的陈忠泉在项目启动初期,深入周边社区进行社会影响调研和建立关系时,目睹了Senguelen小镇学校里令人揪心的一幕:几根木桩撑起一个简易棚子,没有墙,没有硬化的地面,一个挂在树杈上的废旧汽车轮毂就是闹铃,雨季一来,棚顶的破铁皮哗哗作响,雨水倒灌,泥泞的地面根本无法立足。多方了解后得知,由于当地政府受限于财力和基础设施覆盖能力,对偏远村镇的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像Senguelen这样的小社区,学校主要依赖村民自治和有限的捐助,缺乏系统性的维护和升级能力。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所小学见证的中几深情_fororder_图片15

十三年前的简易学校

  详实的调研报告和简陋学校的照片送回项目部,立刻引发极大震动。项目负责人房桢当即召开了项目班子会,大家普遍认为教育是社区发展的根基,改善学校教育设施是刻不容缓的责任,也是赢得社区信任、为项目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突破口,经过集体决策,建成一座拥有遮风挡雨、安全稳固砖混教室的学校的计划毫无争议地摆上了日程。

  第二天,技术员们就带着卷尺、图纸来到学校蹲点测量,社区长老和老师也被邀请到项目部会议室,围着铺开的草图,比画着、讨论着。设计图连夜赶制,材料清单飞速列出。方案敲定的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引擎的轰鸣就打破了小镇的宁静,工程车满载第一批红砖、水泥和简易工具,踏着露水开进了那片承载着孩子们梦想的泥泞空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所小学见证的中几深情_fororder_图片13

中国港湾将校舍修缮一新

  项目技工与当地工人并肩协作,搅拌水泥、砌筑砖块、搭设梁架、铺设顶棚……中国工长张强手把手示范砌墙技巧,当地小伙学得快、干得也勤。历时三个月,原本空荡的泥地上,一所规模不大却功能齐备的小学雏形便傲然矗立。它包含了两间方方正正、宽敞明亮的教室,一间可供教师备课休息的简易办公室,还修建了一个小小的、带顶棚的旱厕区。这些设施,远比不上国内现代化学校的标准,但对于曾经在风雨飘摇的棚屋中求学的孩子们来说,无异于拥有了一个坚固可靠的“知识城堡”。

  教室焕然一新后,项目部捐赠的课桌椅随即运抵。社区男女老少自发聚拢,用粗糙而有力的手掌,或扛或抬,大家眼中都闪烁着喜悦与期待。孩子们更是早早围在一旁,目光紧紧追随着每一套搬进教室的桌椅——这意味着,他们终于要告别那个铁皮为顶、原木为柱、四面透风的“临时学校”了。

  时光流转,薪火相传。十三年后的今天,这座小学早已成为Senguelen小镇引以为傲的地标。当年中国企业援建的两间教室,如同播下的种子,激发了社区对教育的重视。随着西芒杜项目的推进和区域人口增长,当地教育部门逐步增加了对这所学校的投入和支持,派遣了更多教师,并纳入了国家教育体系,使其发展成为一所设施相对完善的六年制小学。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所小学见证的中几深情_fororder_图片14

当地孩子在校舍里学习、玩耍

  目前学校设有6间标准教室,在校学生约200名。除开设几内亚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外,得益于以中国港湾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后续的持续关注和支持,如捐赠学习用品、体育器材,以及应社区请求,学校还开设了基础的汉语兴趣课程。项目部有时会派遣懂法语的员工或短期志愿者协助教学,为当地孩子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使这所学成为中几民间文化交流的小小平台。更令人欣慰的是“薪火”的延续。就在两个月前,另一家参与西芒杜开发的中国企业接力而来,对学校进行了扩建,新增了2间教室并修缮了操场设施。

  如今,这所米黄色外墙的小学,像一颗定锚,稳稳地连接起过去与现在。墙上,“CHEC”的标志依然醒目,下方的一句法语标语含义是:支持教育,传递社会幸福。(文/图 汪俊 陈忠泉)

编辑:高钰姗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