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西瓜皮请放绿桶!”“叔叔,您这一袋是其他垃圾,请投放到灰色垃圾桶里。”7月14日傍晚,在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街道二街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几位身穿红马甲的“小小宣传员”,正用清脆的童音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这堂特殊的“实践课”,源于青山区城管执法局在社区“爱心托管班”内播种的绿色种子。
托管班学生汪溢飞指导市民正确投放
为深化垃圾分类全民参与,同时丰富青少年暑期社会实践,青山区城管执法局精心策划“垃圾分类,‘暑’我最行”系列主题活动。在托管班课堂上,武汉市金牌宣讲员王霞化身“环保导师”,用暑假作业本、矿泉水瓶等日常物品作为教具,生动讲解分类方法,重点解析易混淆垃圾。孩子们在互动问答和模拟投放中,轻松掌握了“绿色密码”。
学生排队参与垃圾分类互动问答
学习知识后,孩子们迎来创意实践,在垃圾分类主题帆布袋上自由创作。清澈的河流、分类清晰的垃圾桶、美丽的地球……一幅幅充满童真的环保画作映入眼帘。“我要带回家给奶奶买菜用,以后就不用塑料袋啦!”乐乐开心地向老师展示她的作品。这些独一无二的帆布袋,将成为流动的环保宣传品。
同学们展示自己创作的垃圾分类帆布袋
知识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课程结束后,几名学生主动请缨,担任“小小宣传员”,在金牌宣讲员的带领下,向市民发放宣传单页,用课堂刚学到的知识指导市民正确分类投放。正准备扔垃圾的李先生在学生的指导下重新分拣,笑着夸赞:“小朋友真棒,讲得清楚又明白,我以后一定正确投放。”
“这种‘知识输入+创意输出+社会实践’的垃圾分类宣传模式,有效激活了青少年这一关键群体。”青山区城管执法局环卫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垃圾分类进托管班系列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接下来,青山区城管执法局将持续探索此类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宣传模式,让垃圾分类新时尚在城市扎根更深、传播更广。(文/图 张忱 涂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