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破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难题 建始“云端教研”向全球展示中国样本
建始县“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少数民族山区教师成长”案例亮相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湖北日报通讯员 邹云梦 摄)
5月14日,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拉开帷幕。在基础教育现场观摩活动中,建始县教育局以“智慧教育平台赋能少数民族山区教师成长”为主题,向全球展示了破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难题的中国样本。
建始县地处武陵山区,面对山区教育“教师年轻化、教研力量弱、地理阻隔深”三大难题,该县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构建“国家—省—州—县”四级资源网络,覆盖全县135所学校,平台深度融合地方特色资源,既涵盖土家族苗族乡土文化课程,又包含基于山区学情定制的教学分析模型,与国家平台形成差异化互补,一线教师可便捷获取适配山区教学特点的教案、课件及微课资源。
依托四级联动体系,全县教师实时共享全国名师课程,从心理健康教育到科学实验课程实现全覆盖。据统计,全县累计开展线上集体备课2.4万次,教研互动达4.6万次,全县教师制作的云课件被372个城市的教育工作者获取,全国累计下载量达231.2万人次。
作为湖北省基础教育教研改革试验区,建始县以智慧教育平台为支点,创新构建“云端教研”体系,实现教研员—教师—课堂的实时互联。全县86所学校1024台教学“班班通”设备接入云端教研矩阵,教研员可通过电脑端实时观摩课堂,远程“推门听课”。
建始县官店镇熊母中心小学距离县城150多公里,过去教研员驱车4小时才能到校听课,如今通过巡课系统可随时切入课堂。课后即时通过文字、语音或短视频批注反馈,单次教研耗时从全天压缩至1小时内。
智慧教育平台同步为3500余名教师建立“数字成长地图”,整合教学实绩、教研成果、培训记录等数据,AI算法输出个性化发展路径:如提示青年教师课件修改频次降低40%,推荐骨干教师补充跨学科案例资源,推动教师从经验型向数据驱动型进阶。(记者蔡俊、通讯员邹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