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红色法治精神,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近年来,洪湖市依托丰富红色资源,在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洪湖市博物馆、戴家场镇绍南村刘绍南纪念馆、黄家口镇将军法治文化广场等地精心打造“红色+普法”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推动普法宣传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创新教育形式,融入地方发展,成效显著。
深挖红色法治基因 厚植法治文化底蕴
以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为脉络,洪湖市深度挖掘红色法治基因。在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以革命历史为线索,在展示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同时,融入湘鄂西苏区法治建设历程,通过珍贵历史文献、文物展览及专业讲解,让参观者深刻理解法治在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洪湖市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展示的《土地法草案》有关文件 摄影 杨磊
在洪湖市博物馆,一组名为“洪湖星火:湘鄂西苏区法治之光照亮土地革命路”的宣传展板格外引人注目。展板以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图文,串联起湘鄂西苏区的法治碎片,展现那段独特而光辉的历史。从土地革命时期的法规制定到法治实践,从保障农民权益到推动根据地建设,每一个故事、每一项法规都承载着红色法治精神。
洪湖市博物馆“洪湖星火:湘鄂西苏区法治之光照亮土地革命路”宣传专栏 摄影 杨磊
刘绍南纪念馆通过陈列相关历史文件、图片,还原《土地法》等法规保障农民权益的史实,深入展现法治精神在革命实践中的体现。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不仅让人们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更激励着当代群众传承英烈法治精神,增强法治信仰,积极投身法治社会建设。
在黄家口将军法治文化广场,洪湖市打造了集宣传栏、互动区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广场,以黄新廷将军等革命先辈的纪律坚守与法治实践为切入点,通过图文展板、故事讲解等形式,普及渔业生产、乡村建设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场成为群众休闲娱乐、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场所,让法治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创新普法教育形式 助力基层治理提质
在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二楼,珍贵文物与文献陈列有序,向游客生动展现湘鄂西苏区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法治探索与实践。
洪湖市博物馆的宣传展板,不仅是历史的呈现,更是法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在这里,参观者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悟红色法治精神的深邃内涵。博物馆还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互动活动等形式,引导参观者深入思考法治建设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增强法治观念。
绍南村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摄影 杨磊
戴家场镇绍南村依托《荆州市湘鄂西苏区革命遗存保护条例》,将刘绍南故居等红色遗迹纳入法治保护范围。当地创新普法方式,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法规,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村民从法律角度认识革命遗存的价值,形成“保护红色资源是义务”的广泛共识,同时组织村民参与红色遗迹保护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增强法治意识。
洪湖市戴家场镇绍南村法韵长亭 摄影 杨磊
将军法治文化广场是黄家口镇法治宣传活动的主阵地。当地每年通过设立咨询台、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治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结合法治谜语、楹联挥墨等互动环节,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提高法治素养。
深化“洪韵法魂”品牌建设 打造法治宣传样板
洪湖市将“洪韵法魂”作为普法核心品牌持续深耕,不断挖掘品牌内涵,拓展品牌影响力,持续推行“传承+实践”工作模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弘扬红色法治文化精神。在洪湖市委党校联合开设红色法治课《革命根据地法制史及其当代启示》;在湘鄂西烈士陵园开展“百年礼赞、童心向党”红色宣讲活动;在瞿家湾革命旧址开展“缅怀先烈志、薪火永相传”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在戴家场镇开展红色法治文艺汇演,推出了将法治和传统戏剧有机结合的精彩法治文艺作品洪湖渔鼓《普法惠民生》等,将洪湖红色法治文化推广出去,进一步丰富“洪韵法魂” 品牌内涵,为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更多“洪湖样本”。(文 张良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