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遥感解决竖井安全检测国际性难题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5-04-25 17:26:19

  据湖北省科技厅消息,近日,武汉大学弘毅特聘教授、弘毅学堂副院长唐炉亮在2025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介绍,我国低空遥感技术已经有了多年的技术积累,目前广泛应用于流域竖井检测、流域大坝监测等领域。

  “目前所说的低空经济是指3000米以下,尤其是1000米以下的空域。”唐炉亮介绍,低空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已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课题。早在2008年,我国遭遇汶川地震和冰雪灾害的双重冲击,武大遥感学院的专家团队便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低空遥感技术的优势,服务于应急救援。

  唐炉亮介绍,低空遥感技术具有作业灵活、成本低、高效率、低能耗、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通过发挥多传感器、多极化、多角度、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等技术特点,尤其适合小范围小区域的监测要求,可广泛应用到智慧流域、智慧城市、环境与应急响应等众多领域。

  经过多年努力,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出低空遥感平台,赋能我国重大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比如在水电工程领域,大坝的竖井安全监测一直是世界难题,国际上缺乏相关的技术和装备。武大科研团队自行设计和研制无人飞艇,让它飞入深井,通过携带的传感器进行监测获取相关数据,并据此分析拿出智慧化的解决方案。

  “这是目前为止全球进行竖井检测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案,已应用于黄登电站、糯扎渡电站等大型水电站的竖井安全检测,解决了竖井检测的国际性难题。”唐炉亮说。

  唐炉亮表示,低空遥感平台还可赋能流域大坝的地震监测。他们让无人机贴着大坝飞行,通过超分辨率的手段获得非常精准的数据,检测出来的精度可以达到亚毫米级的列数。科研团队根据无人机传输回来的数据构建模型,用人工智能的手段分析静态和裂缝的位置、宽度以及它的发育态势进行地震监测。

  据介绍,武大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相关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际空白,获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电力创新技术一等奖等荣誉。(文 姜胜来)

编辑:高钰姗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