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恩施州民族体育运动中心项目游泳馆主体结构封顶。
恩施州民族体育运动中心“一场两馆”项目施工现场 摄影 郑少秋
该项目由中建三局桥梁事业部承建,为恩施州民族体育运动中心“一场两馆”的重点项目,建有标准比赛池、热身池各一座。为使馆内空气达到恒温、恒湿、新风等标准,项目采用三集一体恒温恒湿热泵机组。两座水池分别设置一套独立的循环水处理系统,采用逆流式补水、石英砂过滤、分流量全程式臭氧辅以消毒剂消毒工艺,池水换热采用板式换热器。两座水池用水经设在池底的给水口或给水槽送入池内,再经溢流回水槽取回,通过净化系统处理后再次送回池内使用,预计可节约能耗40%。
游泳馆地下机房 摄影 郑少秋
项目建设过程中,将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于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全过程。在实时监测大屏上,通过集中展现钢筋自动化加工场、预制看台板工厂、钢结构工厂和机电管线工厂等多场景施工现场,实现各构件设计生产一体化,并在受控环境中进行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可进行多个构件的同步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项目实现了从智能设计到智能生产、智能建造,再到智慧场馆运营的全过程项目智能化管理。”项目经理曹磊介绍。
预制看台板工厂智能流水线 摄影 郑少秋
面对体育馆张弦梁结构跨度大、结构形式复杂、桁架拼装数量多、桁架就位精度要求高、多工序交叉作业等重重挑战,项目团队经过周密论证、精细模拟,最终采用“高空散装+整体吊装”的组合施工技术方案。针对跨度达74米的张弦梁,采用地面拼装并初张拉、整体吊装后再二次张拉的施工方法,大幅度缩短工期的同时,也保障了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智能机器人的深度运用,更是让项目建设提速不少。便携式智能焊接机器人通过左右滑动实现精准定位并进行精准焊接,不但提高了焊接质量,也更满足高空作业的需要。“一个焊接班组本来要1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现在2个小时就可以完成。”项目总工魏巍介绍。
便携式智能焊接机器人正在进行焊接作业 摄影 郑少秋
据了解,恩施州民族体育运动中心项目被列为2023年恩施州重点推进的十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总占地面积232亩,总投资12.7亿元,按照国家标准乙类体育场馆设计建设,拟于2025年投用,建成后可承接国家单项赛事、省级综合赛事。(文 杜元 石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