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新设计,让它焕然一新,这就是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霍梦涵的创新之举。目前,她的“柳上美居”项目已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湖北省复赛获金奖,并将于近期参加全国比赛。
“柳上美居”项目主要是针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柳编的传承地以湖北襄阳、山东临沂、安徽阜阳三地为主。仅在襄阳市程河镇,柳编生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三大柳制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霍梦涵在编织作品 摄影 林颖
在生产高峰时,程河柳编涉及篮、筐、盘、篓等家用品,以及花瓶、屏风、画框、书箱、摇篮等装饰品,远销欧美、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些年,由于现代工业品的升级迭代、时尚潮流的审美变化,柳编销售不断下滑,出口贸易严重萎缩,行业低迷,发展面临瓶颈,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柳编的新机遇:向时尚家具突破
霍梦涵,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她出生于“柳编之都”山东临沂。她10岁跟随爷爷练习柳编技艺,12岁成为当地柳编小能手,15岁参加第8届中国柳编文化创意大赛获得三等奖。
2022年10月,霍梦涵在学校柳编传承中心,拜师国家级柳编非遗传承人杨进帮,将临沂、襄阳两地柳编技艺融合,设计制作出柳编包包、首饰等。
霍梦涵(右)与国家级柳编非遗传承人杨进帮交流柳编技艺 摄影 林颖
霍梦涵到企业跟岗学习时,发现编织品植入家具和室内装修的新国潮正在兴起,于是她创建“柳编万物工作室”,开启探索柳编与现代家居的融合之路。
她和同学们深入三大柳编基地调研20余次,深入田间工坊,手绘纹样草图,调研市场动态,致力于在保留柳编传统韵味的基础上,使柳编从传统走向现代,让家居更加绿色生态、简约雅致。
霍梦涵对柳编工艺有着特殊的情怀。面对当前从事柳编的农户越来越少、柳编技艺传承后续缺人的情况,霍梦涵毅然走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之路,誓要重振柳编艺术辉煌。
她针对柳编生长周期短、材质较脆、产品韧性差、承重力不够等痛点,创新“三浸三蒸三分”,改良传统工艺,优化加工、设计、编织全过程,形成15道标准化生产流程,使柳编的强度、韧性大幅提升,编织密度、绷紧度增强,成功突破了柳编植入家具的瓶颈。
霍梦涵的柳编作品 摄影 林颖
通过无数次的创新、研发、实验,团队终于完成了柳编家具的第一款产品——柳编柜门。
柳编柜门是用木为框,用柳编做成柜门。柳编柜门是淡黄色的纹理,呈现出自然简约的新中式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同时,它具有价格亲民、透气通风的特点。
运用AI设计产品 让非遗形成时尚国潮
霍梦涵团队在设计柳编产品的时候,发现传统的设计软件出图效率比较低,一套产品设计至少需要一二十天,最终他们决定选用最新推出的AI设计软件。
她针对传统柳编家具样式陈旧、缺乏设计感、缺少柳编家具设计人才和共享资源等痛点,将AI与数字技术结合,用数字技术建立300多个柳编技法资源库、4000多个图案资源库,再将两大资源库转化为AI学习模型库,实现共享设计、快速出图。
同时,霍梦涵邀请知名设计师参与指导,创新柳编设计思路,形成了包括客厅、餐厅、卧室、卫浴、厨房、书房的柳编家具,灯饰、宠物空间、生活用品、工艺品等柳编软装饰品等,产品总数量近百个。
这一创新变化打破了传统柳编只能做饰品的局限,开辟了柳编植入家具的新业态。
创新柳编美居风 让非遗传承焕发新生
有了产品,如何变成商品?
霍梦涵团队在线上通过搭建矩阵账号,主账号负责传递品牌形象,子账号精准锁定不同用户,多账号联合全方位获客,目前流量破500万人次,粉丝2万多人。
目前,霍梦涵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OEM模式与襄阳5家装饰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即装饰公司在设计时向客户推荐柳编衣柜,而霍梦涵团队进场加工制作安装,形成了研、产、供、融、销全链条闭环模式。销售额达到了150万余元。带动家户参与到加工环节的有300余人,平均每户增收3万元。
霍梦涵说:“我们还在探索柳编家具和国画、书法、工艺美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风元素等相结合,形成更具国潮气息的产品。用AI助柳编完成一次新质生产力的实践,用美学和数字化赋能柳编蝶变,开辟柳编产业新赛道,让新中式柳编风引领国潮!”(文 林颖 李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