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洲故道,是长江裁弯取直形成的水域,水质优良、饵料丰富,因形似鹅蛋,故得名天鹅洲。在这21公里长江故道和40公里外围洲滩内,长江江豚和麋鹿两大“湿地精灵”在此栖息,两大国家级保护区在此设立。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其中之一。
麋鹿在天鹅州栖息 摄影 王永胜
麋鹿,又名“四不像”,中国特有物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珍稀动物。据专家考证,300万年前,麋鹿就在长江中下游的湿地繁衍生息,但在100多年前,麋鹿经历了皇家狩猎、天灾人祸等大规模减少后所剩无几,被圈养在北京南海子皇家鹿苑。1865年,法国传教士在此见到了这个他从未见过的物种,才使其有了动物分类学上的命名,并被西方所知。1900年,因战乱、洪水、饥荒等原因,麋鹿在其原生地中国灭绝。所幸,此前流入欧洲的18头麋鹿被英国第十一世贝福勒公爵收购圈养,让这个种群得以存活。1985年,中英签署《麋鹿重引进中国协议》,22头麋鹿乘专机从英国乌邦寺抵京,开始了麋鹿回归中国的历程。
重建麋鹿自然种群的第一步,便是寻找合适的栖息地。天鹅洲洲滩纵横、林草丰茂,适合麋鹿生活。20世纪末、21世纪初,64头麋鹿分两次来到荆州石首,从此在此这里繁衍生息。
麋鹿在水中嬉戏 摄影 王永胜
麋鹿刚回归中国,可借鉴经验较少,如何恢复麋鹿的野性?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开始了艰辛的摸索。夏天,为了掌握麋鹿在怀孕期间的生活习性,他们对母鹿进行跟踪观察;冬天,大家顶着风雪,为麋鹿打草备食,观察记录麋鹿的点点滴滴……从人工圈养到野外放养,石首麋鹿家族繁衍至3800余头(其中保护区内2400余头,保护区周边1400多头),从当初的1个麋鹿种群发展成为现在的4个自然野生麋鹿种群,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
在保护区里自由生活的麋鹿 摄影 马鑫
“眼下正处在麋鹿的发情期,成年雄鹿之间经常会缠斗,有的雄鹿还喜欢用头上的角挑草,炫耀比美,吸引雌鹿。”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管护科研科副科长杨涛介绍,每当发情期来临前,保护区都会提前检查水中是否有渔网等,避免麋鹿缠斗时被困;而产仔期的麋鹿最需要安静,保护区会“严阵以待”,确保雌鹿在生产时不会受到惊吓。
保护区运用信息化技术为麋鹿种群的发展“保驾护航” 摄影 杜元
如今,保护区已选取了水位、气象等监测因子形成监测体系,以麋鹿监测为重点,充分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开展监测,通过对麋鹿生活习性、活动规律、环境需求等方面的监测,为保护、恢复、管理麋鹿栖息地提供科学依据。(文 杜元 胡弦 李朝霞 陈倩 庞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