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政务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近年来,“互联网+政务”在为基层治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为一些地方和部门肆意滥用、膨胀失控,成为基层干部的负担和群众的困扰。各地方各部门纷纷推出政务App、工作群组、公众账号,让原本的“指尖便利”变成基层干部群众的负担,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到了不堪其扰的地步。这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仅没有提升基层工作效能,反而因为太多的“键对键”,成为束缚干部的枷锁,忽略了与群众的“面对面”,有损于服务群众的初衷。
政务App过多过滥,严重挤占手机空间,增加使用人的时间成本。各部门通过各自条线推广App,导致基层干部的手机里下载了大量应用软件,不仅占用手机内存空间,还大大增加了时间成本和学习成本。这些App大多形式大于服务,有的一年也难得用上一两次。此外,各种打卡签到、积分排名、拍照转发等“花活”,更是让基层干部成为虚无缥缈的“考核对象”,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应付性完成虚假指标和不切实际的要求。
工作群组的使用,更是让基层干部应接不暇。频繁的消息推送、要求“即时响应”的压力,让基层干部感觉喘不过气来。工作群的滥用,甚至让一些干部“一听到手机响就烦躁害怕”,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个人心理健康。有些单位和部门过度使用转发、点赞、评论等功能,把焦点放在了数字化的形式上,却忽视了实质工作的开展。
形式主义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本质上是对工作内容和责任意识的偏离。一些干部只图“有”不管“用”,以为在群里“说了”就等于“做了”。这种形式主义,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还挫伤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不利于党的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
因此,治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仅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更是契合基层减负、提高工作效能的内在要求。《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正是为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压缩形式主义在数字政务管理中的空间。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基层干部的工作需求和实际情况,不盲目增加App数量,不过分要求工作群组的使用频率和回应速度。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数字化能力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使其真正能够将数字化工具用于服务群众、推动工作。
工作不能只是“键对键”,治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单靠一纸文件也不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切实推进和践行。只有真正卸下基层干部身上的数字桎梏,让他们能够摆脱烦琐的数字形式主义,才能真正让“互联网+政务”为基层治理带来红利,使“指尖便利”成为为民服务的“工具便利”。(彭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