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明楚王墓与明代藩王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举行。本次研讨会从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等领域出发,围绕明代藩王制度、武汉明楚王墓等明藩遗址、明代楚藩与武昌城等方面展开交流分享,为进一步推动明代藩王文化研究、传承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明楚王墓与明代藩王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供图 湖北省文旅厅
湖北是研究明代藩王文化的重地。仅明一朝,共册封藩王264位,湖北境内有47位,先后有五位皇帝分封其子嗣在湖北,累计分封藩国13个,数量之众,居于全国之首。明太祖就有4子在湖北。湖北境内也留存着非常丰富的明代藩王遗存,尤其是藩王陵墓,目前全国考古发掘明藩王墓10余座,湖北发掘5座。明楚昭王墓是湖北省首座经过科学考古发掘的藩王墓葬。
明楚王墓群,位于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龙泉山,是明朝八代九位楚藩王的陵寝,是明代“同藩诸王同兆域”埋葬方式的范本。楚藩享国274年,可以说“一部楚藩史相当于一部明朝史”,是明王朝兴衰荣辱的亲历者,为研究明代武汉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本次研讨会为明楚王墓和明代藩王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提供了重要平台,集结了6个省份11个市的明代藩王文化领域学者,为明楚藩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与传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湖北省古建中心副研究馆员李长盈表示,明代藩王墓葬的展示要充分依托田野考古工作的支撑作用,发挥考古学透物见人见制度的优势,在最大程度还原明代藩王墓葬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将田野考古工作重点和展示利用内容充分结合,针对性制定保护展示措施,不断充实墓葬的展示内容与展示形式,将遗存原貌及其反映的制度特征真实、完整地展示出来。会议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会议有助于加大明楚王墓遗址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能力,借智借脑,促进这一优秀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弥补明楚王墓重展示轻研究的不足,让历史资源活起来。
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局)、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湖北大学主办。(文 鄂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