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江三峡1”号、“三峡氢舟1”号相继在宜昌首航——千亿级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快速成链
长江宜昌段“黄金水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是船舶航运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近年来,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的绿色船舶陆续登上航运舞台,成为航运界的“新秀”。
宜昌拥有232公里长江干线,占全省长江径流里程的近四分之一。这里也是长江大保护的“立规之地”、全省船舶制造四大基地之一、长江流域最繁忙的“黄金水道”之一。
聚焦“电化长江”“氢化长江”,宜昌力争5年内建成全国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示范区、长江中上游最大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全力构建绿色智能船舶千亿级产业链,依托“世界水电之都”,迈向“清洁能源之都”。
两艘“绿色方舟”接力首航
10月11日上午,在长江主航道航行4.5公里、21分钟后,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平稳折返至宜昌九码头,成功完成首航。
这是国内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从无到有的重要突破,标志着我国的氢燃料动力船正式进入工程化应用阶段。
“相比传统燃油动力船舶,‘三峡氢舟1’号预计每年可替代燃油103.1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3.67吨!”技术人员介绍,该船氢燃料电池额定输出功率可达500千瓦,同时搭载有4000千瓦时大容量锂电池组,最高航速28公里/小时,巡航航速2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可达200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三峡氢舟1”号通过加注压缩氢气,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为船舶提供动力,全程零排放、零污染。
为了解决“氢舟”的燃料续航问题,三峡集团在位于三峡工程下游的杨家湾码头建设了氢能补给站,利用三峡电站发出的清洁电能进行电解水制氢,直接供给氢能源船舶,可实现240公斤/小时的氢气快充。
在“三峡氢舟1”号之前,2022年3月29日,全球载电量最大的新能源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在秭归新港首航。
“长江三峡1”全长100米,宽16.3米,额定载客1300人,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主要运行“两坝一峡”“长江夜游”“三峡升船机”等旅游航线。
该游轮同样由我国自主研发,其动力“心脏”分4个电池舱,搭载720块宁德时代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包,总载电量7500千瓦时。作为全球第一艘采用高压充电、低压补电方案的电动船,其相关设备和系统的研发制造,填补了我国电动客船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
新能源替代燃油成为趋势
位于枝江市的宜昌船舶工业园,不到3公里长江岸线,集聚了9家造船企业。
一艘艘正在建造的万吨巨轮静卧在造船平台上,如群龙列阵,随时准备遨游江海。
今年7月,湖北首艘120TEU(标箱)新能源纯电动集装箱船“华航新能1”顺利下水。该船由盛懋船业有限公司建造,配置电池驱动的双推进电机,船长80米,最高设计航速18公里/小时,可装载20英尺和40英尺标准集装箱,单程航程175千米,自持力5天。
“与传统燃油动力船舶相比,该船零污染、零排放,每年可替代燃油500吨,减少各类有害气体排放1520吨。”宜昌船舶工业园负责人王旭介绍,该船舶配置电池驱动的双推进电机,主要航行于长江及汉江流域。
2022年3月,湖北省首艘柴油、LNG双燃料动力船“帆盛102”在宜昌船舶工业园建成。承建该船的枝江市盛懋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屈扬介绍,该船可实现单纯柴油燃料状态和油气双燃料状态两种运行模式。当船舶以LNG为主要燃料时,污染物排放量将大大降低,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20%,降低硫氧化物排放约80%,颗粒物接近零排放。
目前,盛懋船业正在建造两艘纯LNG动力万吨级船舶项目,项目将加大新材料运用比例,采用铝合金与碳钢结合使用。“未来,氨、氢、甲醇等新能源都有可能应用到造船领域,大力推进绿色船舶的发展。”屈扬说。
2022年,宜昌19家船舶修造企业共造船147艘,其中新能源船舶47艘,纯电动船10艘。
2023年上半年,该市19家船舶修造企业共完成订单85艘,新增订单32艘,手持(在建)订单137艘。其中,新能源船舶40艘,含混动22艘、纯电18艘。
船舶工业从制造走向智造
据统计,长江流域目前拥有客船、货船、液货船近10万艘,绝大部分采用传统动力。
船舶产业的蝶变升级,为宜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宜昌是全省第二大、三峡区域最大的船舶产业集聚地,现具有船舶修造许可资质企业19家,占全省30.65%。
目前,宜昌正在建设错位发展、特色各具的四大基地:枝江基地、宜都基地、秭归示范基地、长阳维保基地。其中,枝江基地已聚集相关企业9家,初步形成“船、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年造船能力达到112万吨,2022年下水船舶86艘,完成工业总产值57亿元。其中,新能源船舶达到24艘,占比28%。
我国首艘快速双体集装箱船“天龙18号”、长江首艘130米纯LNG动力散货船、“理航渝建1号”“理航渝建2号”、“祥牛13号”先后建造下水。位于枝江的宜昌船舶工业园,已成为长江内河重要的船舶工业基地。
5月18日,宜昌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项目在宜都开工。产业园总规划用地面积1588亩,总投资80亿元,计划2025年建成。
项目规划建设绿色智能船舶制造板块、新型船舶制造及充换电板块、“三电”配套三大板块,招引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及产业链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建成后可实现船舶总装及配套制造产值100亿元以上,年税收5亿元以上。
宜昌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6年底,宜昌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产业链总产值预计达到500亿元,打造2至3个百亿级园区,绿色智能船舶年建造量300艘以上,年制造船舶总载重吨位达到300万吨以上。其中,纯电动船舶150艘,产值约30亿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通讯员 李鹏飞 何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