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鼓励群众参与,凝聚社会共识,激活并引导各类资源要素不断向老旧小区聚集。
在改造工作过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基层一线,无私奉献,为居民打造幸福家园,默默书写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和对人民的热爱,他们就是广大老旧小区改造“共同缔造”理念的践行者。
旧改中的“领头羊”
宜昌市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张家坡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社区,有13个老旧小区,50个单元,3003户居民,这13个老旧小区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的老房子,没有物业管理部门,排污不畅、污水横流、违章搭盖、抢地种菜等问题突出。
张家坡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洪娇,带领社区创新实施“提、议、定、做、评”五步工作法,推进和完善“小板凳大民生协商议事会”,形成由社区、共建单位、业委会、下沉党员干部、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多元参与的议事制度,倾听群众心声,推动小区内的大小事务由居民自主决策、自发参与。
“小板凳大民生协商议事会”现场
如今,张家坡社区13个小区50个单元,个个干净整洁,这里绿树成荫,居民在睦邻亭拉家常,在家坡书院看书品茗,在广场吹拉弹唱,社区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生态社区”“全省百佳社区居民委员会”。
旧改中的“排头兵”
棉纺小区是襄阳市老河口的“三无”小区,私搭乱建违建极其严重,消防通道被占用,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面对这一关乎民生的难题,拦马河社区党委书记康艳带领社区干部下沉一线,立足实际,采取掌握社情“零遗漏”、服务到位“零缺失”、矛盾化解“零激化”、关爱帮扶“零空白”、齐抓共管“零盲区”的“五零工作法”,定期入户走访广泛征集住户需求与改造意见,面对改造中居民的需求,建立需求台账,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矛盾及时解,实现工作落到实处、小区改造看到好处、社区治理走向深处。
康艳(右一)与居民沟通改造工作
旧改中的“智多星”
在黄石市铜都社区,说起党员陈金华,工作人员和居民没有不熟悉的。陈金华今年59岁,是社区业委会成员,同时也是旧改监督小组的副队长。
如何让小区“好看”更“好住”?陈金华主动召集热心党员、志愿者组建“旧改监督小组”,以“依法拆除、温情破题”为切入点,带领“旧改监督员”深入小区、楼栋,上门入户征求居民意见;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召开“庭院板凳会”,收集倾听居民反映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分析研讨解决的办法;做好施工过程工农关系调解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用心用情做好居民服务保障和安抚疏导工作,引导配合小区旧改。
陈金华在排查小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陈金华组建的义务监督队上岗后,很快就成为了小区改造中参与各方的“粘合剂”和智囊团,架起了施工方和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梁,为老旧小区改造保驾护航。(图/文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