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炖排骨、番茄水煮鱼、小葱炒豆腐……近日,在荆门市东宝区社区“幸福里食堂”,一道道热气腾腾的家常菜陆续上桌,为社区群众提供了贴心的就餐服务。
自去年6月以来,荆门市东宝区结合“共同缔造”活动,在辖区规划建设一批“幸福里食堂”,先后创办了苏畈桥社区、北门社区以及凤台社区三家“幸福里食堂”,如今,东宝区“幸福里食堂”已经由“试点探索”转入逐步“全面覆盖”阶段,把品质与服务双提升的“触角”延伸到每位老人的每一餐热饭上。
以前到了饭点,老人们就发愁,去哪儿吃?吃什么?现在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7月10日中午,苏畈桥社区居民李奶奶吃完午饭以后,笑呵呵地说:“自从去年咱们社区办了‘幸福里食堂’,真是让我省了心,现在早中晚饭都有了着落,饭菜卫生、便宜。”
泉口街道苏畈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社区食堂于2022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食堂面积1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多人就餐。在一年的运营中,苏畈桥社区“幸福里食堂”注重吸收居民的建议和意见,在菜品上不断更新和改进,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得到了周围居民的一致好评。
龙泉街道北门社区地处荆门市中心老城区,老年人、商户、陪读家庭和务工年轻人较多,配餐便成了呼声较高的问题点,“幸福里食堂”于今年4月应运而生,以“就餐便捷、价格实惠、菜品可口”为特色,实行24小时营业,不仅为辖区老年人提供营养配餐,同时也为快递员、环卫工和夜班族提供了“舌尖上的幸福”。
深夜,“幸福里食堂”依然亮着灯。“我们24小时营业,考虑到白天老年人和小朋友比较多,就以饭菜为主,晚上9点之后则是以烧烤等夜宵为主。”食堂工作人员介绍。
“社区特地安排志愿者帮助前来就餐的老年人录入人脸识别系统,以后吃饭只需要‘刷脸’就行了。”龙泉街道凤台社区党委书记龚学张说。凤台社区“幸福里食堂”位于中天街繁华地段,面积达到500平方米,可容纳120人同时就餐。为方便老年人就餐,食堂采用了人脸系统登记模式,一次录入,终身享用,让老年人群体就餐更加便利,同时也杜绝了饭卡丢失或冒刷的问题。
截至目前,荆门市东宝区共开设8家“幸福里食堂”,且针对辖区情况不同,打造出富有特色的经营模式。“幸福里食堂”不仅是对养老服务的业务拓展,也是创新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后续东宝区将以多种形式不断为群众的幸福加码,让更多的东宝人能就近享受到一日三餐的“烟火气”和“人情味”。(文 杨嘉怡 朱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