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大桥高铁遍布欧亚非拉 “武汉力量”联通世界
来源:长江日报  |  2023-06-15 13:48:04

  原标题:中国版大桥高铁遍布欧亚非拉 “武汉力量”与世界人民一道编织“幸福路”

  

中国版大桥高铁遍布欧亚非拉 “武汉力量”联通世界

通车后的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

中国版大桥高铁遍布欧亚非拉 “武汉力量”联通世界

塞尔维亚匈塞铁路

  匈塞铁路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单。项目建成通车后,布达佩斯至贝尔格莱德两地之间的旅行时间将从8小时缩短至3小时以内,助力塞尔维亚打造地区交通、物流枢纽

中国版大桥高铁遍布欧亚非拉 “武汉力量”联通世界

非洲亚吉铁路

  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是非洲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全长752.7公里;是首条在海外采用全套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

中国版大桥高铁遍布欧亚非拉 “武汉力量”联通世界

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

  超大悬索桥马普托大桥飞架天险,采用中国规范设计,欧洲规范验证,直接带动莫桑比克旅游、物流等行业发展。

中国版大桥高铁遍布欧亚非拉 “武汉力量”联通世界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

  长约665公里、联通东西海岸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是“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也是中马两国合作最大经贸项目。

  距离武汉1400公里之外的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每天车水马龙,单日最高交通流量达5万辆。这座由中铁大桥局建设的孟加拉国“梦想之桥”,使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和南部21个地区紧密相连,一国半数人口8000万孟加拉国人民由此受益。

  仍在当地进行项目后续工作的中铁大桥局项目经理沈涛说,大桥通车后,两岸成为观光点,每到周末人头攒动。大桥对当地交通、经济发展拉动效果更是明显。

  中国让世界“硬联通”的不仅有大桥,还有高铁、高速公路。作为世界设计之都,武汉聚集了一批业内顶尖的设计和建设企业,他们为世界交通建设贡献中国力量,承接的交通项目涵盖高铁、高速公路、桥梁、机场、港口码头、隧道等,覆盖欧亚非拉,极大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惠及当地民众。

  武汉力量正以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与世界人民一道编织“幸福路”。

  ■ 武汉设计令海外大桥铁路尽显“中国之智”

  在马来西亚,一条长约665公里、联通东西海岸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及铁路规划设计,开始全线施工。为配合施工和设计变更,铁四院项目经理唐乐每天依然很繁忙。从2017年开始参与项目至今,他已经在马来西亚待了7年。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是“一带一路”旗舰项目,也是中马两国合作最大经贸项目。铁四院承担了铁路规划、轨道、线路、四电及运维设计,还包括约150公里的土建设计。

  “项目采用了中马融合标准,两国工程师充分沟通交流、博采众长,最终形成了适应本项目的标准体系。”唐乐介绍,此次设计采用了中国铁路的设计标准和经验,尤其是轨道、四电系统设计成套引用中国设计标准,并结合当地运营维护习惯进行了优化,使其更适应马来西亚国情,“设计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设计标准的融合”。

  在非洲尼日利亚工作了8年的铁四院国际事业部工程设计所所长曹忠强,先后参与了尼日利亚拉各斯轻轨、尼日利亚拉伊铁路、尼日利亚沿海铁路前期研究等项目。    

  作为一名铁路设计师,曹忠强心底充满自豪。中国铁路在技术水平方面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全球铁路行业的领导者之一。比如亚吉铁路是首条在海外采用全套中国标准和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拉伊铁路是非洲建成的最长双线标准轨铁路,中老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还有沿用中国高铁技术的土耳其安伊高铁、印尼雅万高铁等。

  “中国不断加大推动铁路技术标准‘走出去’,中国铁路标准的国际认可度也在提升。”曹忠强说,中国铁路企业到海外不仅推动了当地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全球铁路行业的发展。

  在孟加拉国,2022年9月4日,由中铁大桥院勘测设计并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孟加拉国“孟中友谊八桥”正式通车,再度成为中孟两国友谊源远流长的见证。

  “中国深知交通对发展的重大意义,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一直竭尽全力帮助友好国家开路架桥,铺就发展的康庄大道。”中铁大桥院负责人说。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以来,中铁大桥院以多种模式,在海外承建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等为代表的10余项高质量工程,不断向世界输出“中国设计”“中国标准”。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国门已成为武汉设计企业的共识。巴基斯坦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项目苏库尔至木尔坦段,是“一带一路”及“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最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全长392公里,设计方中交二公院对美国标准、巴基斯坦标准和中国标准进行研究融合设计。

  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工程采用中国规范设计,欧洲规范验证;孟加拉国吉大港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工程,形成了基于中国标准的海外水下隧道全寿命周期设计技术;玻利维亚圣克鲁斯—特立尼达公路改造升级项目中,组织开展科研项目《中国沥青路面修复技术在南美地区的应用研究》,助力中国技术走出国门……在一批海外项目中,中交二公院积极推进中国标准输出,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了近6万公里的公路勘察设计任务。

  作为“交通水运设计国家队”,中交二航院海外业务遍及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意大利威尼斯离岸深水港项目是中国公司在欧盟国家首个现汇基建项目。此外,在印尼、迪拜、非洲,也设计承接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码头项目,为全球水上交通贸易发展提供了中国之智。

  ■ 武汉建设者让中国装备在欧洲大显身手

  今年4月,中铁十一局的建设者在塞尔维亚诺维萨德车站外开始铺设首对120米长钢轨,这标志着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诺维萨德至苏博蒂察边境段正式启动轨道铺设工作。去年3月,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段开通运营,由中铁十一局参建的这一段铁路助力塞尔维亚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2021年中标的匈塞铁路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单。该项目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也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与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的对接项目。匈塞铁路连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为客货共用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最高时速200公里,项目全长350公里。    

  项目建成通车后,布达佩斯至贝尔格莱德两地之间的旅行时间将从8小时缩短至3小时以内,大大改善当地民众的交通出行,缩短塞尔维亚至欧洲腹地的时间,助力塞尔维亚打造地区交通、物流枢纽。

  由中铁十一局牵头,与中国土木组成联合体共同实施的匈塞铁路诺苏段第一标段工程,包括52.3公里的拆旧、路基、桥梁、房建、站改、四电、信号等土建工程及正线108.1公里的轨道工程。

  作为中国“铺架劲旅”,中铁十一局也将自主研发的交通装备带到国外。据悉,匈塞铁路诺苏段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CPG500和BLCP500两型铺轨机组。其中,前者可实现长钢轨和轨枕同步铺设,机械化程度高,可一次性跨区间铺设无缝线路;后者可通过已铺设线路运输长钢轨,实现邻线长钢轨铺设,此施工技术已在国内郑万、福厦高铁等项目成功应用,填补了高铁机械化跨线铺轨作业技术空白。

  今年4月,中交二航局建设的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新贝尔格莱德—苏尔钦段通车。修建E763高速公路是塞尔维亚人民长达70年的梦想,通车后,塞尔维亚西南部的大中城市都纳入首都贝尔格莱德1小时经济圈,惠及人口超过400万。

  这条高速公路也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E763高速贝苏段项目经理助理兼道路责任工程师内马尼亚是塞尔维亚人。刚加入中交“大家庭”时,他见到修建隧道、高架桥的都是年轻中国工程师,震惊不已。中国工程师们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一项项重难点工程,让他不自觉地被感染和吸引,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中交二航局还参建了马来西亚吉隆坡地铁2号线。通车当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试乘地铁。这条地铁线现已成为吉隆坡市及周边区域轨道交通网线中南北走向的“大动脉”,沿线200多万居民实现“半小时生活圈”。

  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柬埔寨新金边国际机场项目由中建三局一公司承建,未来将是柬埔寨最高等级机场,成为东南亚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极大缓解柬埔寨因游客快速增长带来的巨大机场运营压力。

  驻当地的项目人员姚志鹏介绍,该机场施工一大亮点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该桥梁墩柱工艺在柬埔寨属于首次使用。“清水混凝土一次成型对施工要求非常高,我们的施工得到业主方的认可。”

  中建三局新金边国际机场项目总监相海峰介绍,机场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中国建设者在混凝土试块中预埋了芯片传感器,精准感应、实时检测、全程追溯,确保项目稳如泰山。此外,大面积的网架结构,目前在东南亚甚至中国施工都是比较难的。中国建设者采用BIM三维建模等技术,大幅缩短了施工时间。

  ■ “武汉师傅”带出成千上万外国徒弟

  海外项目不仅为当地留下一座座路桥隧,更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批人才。“仅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一项工程,我们至少为当地培育了上万名基建工人,包含汽车吊司机、履带吊司机、模板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等各类工种。”中铁大桥局项目经理沈涛介绍。 

  在孟加拉国修建桥时,许多施工人员就近招募,可当地人大部分上岗前没有专业技能,项目部安排培训课程、实战指导,有些专业性强的工种,不少当地人考取了证书成功上岗。

  “帕德玛大桥通车后,听说项目上的一些建设工人很快在其他项目上找到工作,有的人还走上技术管理岗位。”沈涛说。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设计中,我们通过聘用属地工程师、与当地顾问公司交流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批熟悉、了解中国铁路技术标准的人才。”铁四院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经理唐乐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在柬埔寨新金边国际机场项目建设高峰期,有五六百人同时在现场奋战。“其中大部分是从当地招募并培训上岗的。”驻当地的中建三局项目人员姚志鹏说,“当地建筑劳务市场上,专业的建筑工人很少,大部分人不懂技术,上岗前我们会进行一系列培训,几乎每干一个项目就培养一批熟练的建设工人。”

  中建三局新金边国际机场项目总监相海峰最近一直在忙鲁班营造工坊开班的事儿。这个工坊是以项目为载体,为柬埔寨当地工人提供技术培训,优秀毕业生可以进入中建三局柬埔寨项目工作。相海峰说,希望以此为契机,为柬埔寨培养更多优秀的建筑管理人才,从而回馈柬埔寨社会。

  中交二航局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项目上,不少当地人成为骨干。不仅如此,通过项目部的“导师带徒”活动,中国导师还带出不少经验丰富的塞籍徒弟,成为项目的中坚力量。

  除了企业“走出去”培养人才,武汉也在吸引海外国家人才来汉学习。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的严西湖南岸,坐落着一所伴随中国高铁迅猛崛起而诞生的、全国最大的“高铁驾校”——武汉高铁职业技能训练段。它也是全国最大的高铁主要行车工种培训机构,涵盖了动车组司机、动车组机械师、高铁通信、高铁信号、高铁供电、高铁工务等铁路多个工种。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只有铁路发展起来,一个国家的资源才能加快速度运转起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这个观念非常认同,也着手加快自身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2015年11月,武汉高铁训练段迎来第一批外国学员,来自泰国的31名铁路高管人员在此接受专业管理和技能知识培训。他们说:“中国高铁发展的迅猛,令人印象深刻。”

  2018年6月,来自亚非13个发展中国家的63名铁路管理人员,到武汉高铁职业技能训练段进行业务交流培训,这也是该训练段诞生以来迎来的最大规模的对外交流培训活动。2023年,来自泰国院校的14名院校负责人组团到武汉高铁训练段交流学习,院校负责人亲身体验中国高铁驾驶人员培训后,竖起大拇指:“感觉太棒了!”

  武汉高铁职业技能训练段的涉外培训,向外籍学员输送了职业技能,树立了铁路建设新理念,还展示了中国高铁的雄厚实力,增强了铁路共建国家对铁路建设的信心,成为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助推器。训练段先后接待来自泰国、老挝、马来西亚、肯尼亚、哈萨克斯坦、坦桑尼亚等28个国家的铁路高管人员考察学习。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中外学员共计19万人次。(记者王谦 龚萍 陶常宁 徐丹)

编辑:李燕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