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新理念新思路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 把大湾区经验转化为武汉高质量发展创新成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5月22日,武汉举行赴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考察学习总结交流会,学习先进经验,推进优势互补。
会上,8位干部结合考察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作现场交流发言。他们表示,当前武汉正处于发展能级跃升、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阶段。加强与大湾区的交流合作,对我们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一步,要进一步深化认识、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扎实做好考察学习成果转化落实,更大力度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 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勇强:打造武汉东部“创新湾区”,加快迈向新时代内陆发展前队
“这次深圳、广州之行,深受思想之触动,深感创新之重要,深知发展之急迫,必须对标学习、奋起直追。”现场发言时,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勇强表示。
张勇强介绍,深圳、广州创新发展的理念、成就、效率令人震撼。一是“止于至善”的创新精神。特别是深圳,敢于“白纸作画”,始终保持“过冬”心态。二是“一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广州城市中轴线核心——珠江新城三十年磨一剑,定位和方向始终不变。三是“面朝大海”的国际视野。偏远小岛南沙坚持跳出一隅、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南沙新区10年蝶变为湾区之心。四是“引领未来”的产业布局。特别是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大力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生态,30平方公里聚集企业3.4万家。
“这次对标学习,既感受到‘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竞争环境,更清醒认识到‘理念滞后、发展掉队’的危机。”张勇强介绍,学习大湾区,坚定明确了追赶的方向路径。光谷要跳出中部局限,冲破固化圈层,加快打造武汉东部“创新湾区”,争做武汉的“琶洲”和“南沙”、武鄂黄黄的“珠江新城”。一是接续创业,弘扬敢为人先、接力攻坚的“铁棚精神”,推动“中国光谷”大步迈向“世界光谷”。二是精准规划,立足光谷实际,面向武汉未来,努力绘就武汉新城实景图。三是引领发展,奋力塑造独树一帜的产业领先优势。四是聚合资源,构筑出海通道,助力武汉加快迈向新时代内陆发展前队。
■ 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孟武康:敢饮“头啖汤”、写好“说明书”、对标“抄作业”,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广州、深圳两市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处处有创新’的社会氛围,高效便企的营商环境,让人触动。”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孟武康现场发言时表示,这次考察学习,体会最深的是要敢饮“头啖汤”、写好“说明书”、对标“抄作业”。
孟武康说,敢饮“头啖汤”就是要敢闯敢试、勇于创新,抢抓风口、抢占先机。发改部门要超前谋划抢赛道,依托高校院所等资源,重点培育通用人工智能等14个细分赛道;集群发展聚动能,持续壮大下一代信息网络等4个国家和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争创5个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1个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优化保障强支撑,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产业应用的创新支撑体系。
“写好‘说明书’就是要咬定目标、埋头苦干,精准落实决策部署。”孟武康介绍,具体说来,要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任务,强化落实月调度、季总结、半年考评、全年考核的工作机制;强化“965”现代产业体系“链长制”,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快项目引进促开放等。
孟武康谈到,对标“抄作业”就是要将两市的好经验好做法直接拿过来为我所用。重点来说,要对标国家要求、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评价18个指标最优城市、对标市场主体期盼,尽快出台实施“拿地即开工”“一件事一次办”等实施方案,做好改革创新“必答题”,答好抬升底板“竞赛题”,交好群众满意“最终答卷”,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盛继亮:推进科创中心关键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次赴深圳广州等地学习考察,让我们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看到了差距,也更加坚定了积极投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信心与决心。”现场发言时,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盛继亮表示。
科技创新需要真投入。盛继亮在学习考察时感受到,这一点在深圳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获地方政府持续累计投入,陆续建成超导量子计算平台等一批一流科研平台。”
盛继亮还注意到,在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企业总数超3.4万家,产业集聚效应日渐凸显的背后,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广州、深圳对创新主体的培育强度和创新生态的构建力度,令人印象深刻。”
“围绕科技创新,武汉应当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激活民营经济创新主体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盛继亮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紧扣“国家所需,武汉所能”,以建设科创中心为引领,推动东湖科学城建设加力提速,推进科创中心关键性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抢抓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不断筑牢算力底座,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努力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态势;大力推进创新街区建设,新增一批规模化、专业化、高质量孵化载体,举办好“武汉科技创新大赛”等各项赛事活动,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 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相卫:集中力量打造若干在全国有影响的数字经济标杆园区
“深圳、广州两地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让人印象深刻。了解当地先进做法,得到了工作思路、举措上的有益启示。”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相卫在现场发言中表示。
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看,2022年深圳超过9000亿元,广州超过3600亿元……杨相卫列举了一组数据介绍,相较深圳、广州数字经济发展快、规模大,武汉在规模总量、企业培育壮大等方面还有差距,必须增强加快发展、急起直追的紧迫感,对标先进、奋力拼搏。
杨相卫认为,深圳、广州领先发展、走在前列,源于思想解放、锐意创新、干在实处。在数字经济这一新赛道,两地从发展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突破,率先通过地方立法扫除障碍、破解难题,为数字经济松绑、清障、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学习考察的目的是借鉴利用先进做法,不能‘看的时候震动、谈的时候激动、回来之后不动’,关键是学以致用,把先进经验转化为行动措施,转化为武汉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杨相卫表示,将对标制定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学深学细、消化吸收;成立专班、跟踪推进。同时,解放思想、探索创新,破解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务实推进、久久为功,将我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各项政策措施坚持不懈抓落实落细、落地见效;探索创新、抢占先机,把国家试点示范抓实做优;夯实载体、集聚发展,集中力量打造若干集聚度高、牵引力强、在全国有影响的数字经济标杆园区、亮点区块。
■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余力军:打造“四链融合”招商模式,推动形成招商引资新热潮
“此次赴广州、深圳学习考察,我深受触动,在思想认识和工作思路上,都受到了很大启发。”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余力军现场发言时说。
“思想解放是强大引擎,政府敢为是有力保障,企业敢试是核心动力。”余力军表示,要学大湾区思想解放、勇立潮头的精神品质,学习大湾区干部积极作为、勇于探索的胆识担当,专业专注、勤恳务实的工作作风,锚定目标、勇争一流,更好发挥武汉所能,链接国家所需。
大湾区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也让余力军体会到,要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形成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良好环境。
余力军表示,将着力引育外贸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新型业态,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推进自贸区联动创新,差异化发展综保区,高质量建设国际合作产业园;积极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加快推动水铁空立体式对外开放通道建设,不断完善口岸功能。
余力军介绍,下一步将围绕“965”产业体系,开展龙头招商、以商引商、人才引商“三商联动”,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资本链“四链融合”的招商模式,将港澳地区作为“前哨”,用好“鄂港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平台,吸引更多大型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来汉投资。
余力军介绍,将深化大湾区常态化招商,积极谋划更多重大招商活动,开展赴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专题招商,赴欧洲、日韩、新加坡等地海外招商,推动形成新的招商引资热潮。
■ 市城管执法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顺年:形成城市管理问题马路上办、马上就办的常态化治理机制
“广州、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城市管理理念新、标准高、措施实、效果好。”市城管执法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顺年现场发言时说,此次学习考察,是一次取经之旅,既要正视差距,更要以学促干。
实地感受广州、深圳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李顺年增强了“坐不住”的紧迫感。“在定位、理念、机制、治理等方面,广州、深圳的城市管理工作都值得认真学习。”李顺年举例说,深圳落实全周期理念,交通规划及道桥建设管理维护、油烟噪声监管及执法等工作实现“一个部门管全程”,通过推进“城市管家”模式,实现环卫、绿化、市政、排水等一体化运维,提升管理效能。
李顺年表示,对标广州、深圳,武汉精细化管理在标准、统筹和数字化治理等方面,还存在着短板和不足。“我们将认真借鉴两地经验,以学正风、以学增智、以学促干,全面推进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李顺年表示,在理念上,武汉要对标全国一流,敢想敢为,善谋善治,加快赶超;在思路上,要强化规建管统筹,实现精细化管理从“理念引导”落实到“标准要求”,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智慧城管建设;在行动上,坚持高位统筹,健全部门联动共商、信息共享等机制,创建美丽街区,全力打造洁净城市,建设100个“席地而坐”示范片区,以洁净有序夯实城市文明底色;在状态上,坚持“马路办公”常态化治理机制,实现城市管理问题马路上办、马上就办,汇聚社会力量共同缔造美好环境。
■ 江岸区委书记姚彬:对标福田区、越秀区,努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核心引领区
“4天时间,行程紧凑,步履匆匆,收获满满。”现场发言时,江岸区委书记姚彬表示,考察学习的关键在落实,江岸区将做好“后半篇文章”,把触动转化为行动,把大湾区先进经验转化为江岸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
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广州坚持“十年磨一剑”,把南沙新区从荒芜之地打造成未来之城。广深两地干部久久为功的发展定力、干事劲头以及两地的创新文化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都让姚彬深受触动。他说:“对标两地经验,我们更加坚定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建设好汉口历史风貌区、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要用足绣花功夫,更加注重对城市历史和街区肌理的保护利用。”
“结合主题教育,江岸区将以深圳福田区、广州越秀区为追赶目标,开展实地考察、学习研讨,制定对标学习举措,推动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在解放思想上取得新突破,努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核心引领区。”姚彬表示,下一步还将聚焦高端服务业主攻方向,组建招商专班深入大湾区驻点招商,跟踪服务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在强化招商引资上取得新态势;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年实现企业入库双双突破1000家,打造汉口数创智谷,实施江岸高层次人才工程,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推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成效;坚持规划引领,注重整体保护和功能活化,推动红色资源成片保护利用和片区品质提升,统筹产业谋划、招商运营,在汉口历史风貌区保护利用上取得新进展。
■ 江夏区委书记张斐:持续深化“比学赶超”活动,努力到没有遗憾、拼搏到毫无保留
现场发言中,江夏区委书记张斐将本次粤港澳大湾区学习之行最深的感受总结为“四个好”。
“岭南之好,好在以永不停歇的执着深耕创新。”张斐谈到,“没有创新,何以深圳”。在考察期间对深圳最直接的感受是,深圳创新胆子大、步子快、成果多,到处彰显着浓浓的“科技味道”、强烈的“创新精神”,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人才,都在追求创新、追求领先。对标广深,江夏将持续深化“创新活区”战略,从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人才方面进行学习,掀起全民创新热潮,激发企业创新热情。
张斐说,岭南之好,好在以永不懈怠的姿态抢抓机遇。广深高速发展的密码之一就是始终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始终与国家所需同频共振。下一步,江夏将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快实现发展能级、城市品质、乡村振兴三个升级。
“岭南之好,好在以永在路上的韧劲优化环境。”张斐谈到,深圳一条深南大道能够聚集140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逾100家中国顶尖企业总部,离不开始终“跟着企业干、围着人才转”的营商理念与服务。江夏将不断对标学习深圳营商环境创新理念、改革措施,构建优质的企业发展环境和政务服务生态。
张斐说,岭南之好,好在以永不满足的精神敢闯敢拼。敢拼敢闯、苦干实干是深圳企业、干部身上最鲜明的特质。通过对标,江夏将持续深化“比学赶超”活动,发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到没有遗憾、拼搏到毫无保留,推动江夏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统筹:郑汝可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吴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