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军:新式水墨出海,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2-12-08 20:28:20

  国际在线湖北报道(漆若昕):随着高新科学技术与动画艺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新时代的中国动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进行变革。如何读解中国动画当前的发展情况,国际在线湖北频道对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教授进行了专访。

孙立军:新式水墨出海,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_fororder_图片2

孙立军近照 照片由本人提供

  学者名片:孙立军,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宣部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主任,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等。“动漫高端人才联合培养实验班计划”项目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出版《动画概论》、《中国动画史》等专著近30册及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部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体影视内容产业关键系统研发集成与服务示范》、《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现状与传播方式研究》等20余项;导演动画电影有《小兵张嘎》《兔侠传奇》《秋实》等。作品曾获中国政府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内外奖项100余项。  

  国际在线湖北频道:在大众视野中,不管是出“海”还是出“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色的中国动画似乎更受关注,谈谈您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孙立军:在审美方面,中国动画有着较为深厚和扎实的历史积淀与文化根基,要扎根于中国本土的民族艺术文化、哲学、美学、艺术观念进行动画创作,同时结合一些现代的、前沿的数字技术,推动中国动画走上国际舞台。

  “中国味”的动画并不只是狭义的让中国传统文化“动”起来,还要对动画内容进行文化创新。在尊重动画语言的基础上,动画创作者要赋予中国的传统文化以现代化的创意和思路。只要做好这些,出圈和出海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国际在线湖北频道:水墨动画短片《秋实》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成功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谈谈您的感受和想法?

  孙立军:《秋实》的制作过程历时近两年,单就制作而言,它与别的动画电影创作流程并无二致;若说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作品中浓浓的“中国味”。《秋实》是一部水墨动画,一方面立足于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借鉴齐白石“工写兼顾”的绘画技法,一方面使用了最新的动画技术,用现代化的电影视听语言打破了传统运动镜头的限制,使画面更好地呈现水墨的灵动与韵味,这正是其得到柏林电影节评委们青睐的主要原因。

孙立军:新式水墨出海,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_fororder_图片3

水墨动画短片《秋实》海报 供图 孙立军

  国际在线湖北频道:国外动画大国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流媒体、泛媒体时代,动画学者应该如何借助时代的“东风”,进一步推动中国动画出海?

  孙立军:美国、日本等动画大国的“动画出海”主要途径是走“观众”路线,观众喜欢看什么、喜欢听什么样的故事,就做什么样的动画。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因为这不仅是在利用动画赚钱,更是在利用动画进行文化传播。中国动画要实现出海,需要商业性动画作品的支撑,借鉴国外的一些叙事技巧、文化融入方式等,以及商业运作、媒体宣传等。

  在流媒体、泛媒体时代,动画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动画从业者要牢记动画的社会责任。我们在创作动画的时候应当将内容的取向与质量置于首位,进而考虑其传播度与影响力,而不能一味迎合“收视”“票房”“网评”的风向。过分的娱乐化会使动画失去其应有的文化属性,失去民族化、本土化的文化属性。中国动画应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找到平衡,将中国的艺术、中国的审美、中国的文化融入到动画创作中去,更好地推动中国动画扬帆出海。

编辑:李燕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