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500多万元奖励示范应用场景 光谷数字经济 占武汉半壁江山
11月25日,初冬艳阳下,中国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二期)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11月29日从武汉东湖高新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获悉,该区正在对今年27个数字经济领域示范应用项目实施奖励,奖补总金额超过1500万元。
其中,武汉亚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基于主动标识的T-Cos工业互联网平台”等17个项目,获评区“互联网+”示范应用项目,共奖补资金850万元。武汉必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基于人体数据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个性化快速3D打印康复支具”等6个项目,获评区“硬核科技”政策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项目,共奖补资金300万元。此外,武汉长江计算科技有限公司的国产化质检等4个场景,获批武汉市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该区各配套奖补100万元,共400万元。
历经多年深耕培育,光谷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壮大。2021年,光谷数字经济产业总营收超过4000亿元,同比增长35%;产业增加值超1300亿元,占光谷GDP比重超过55%;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800亿元,占武汉市比重超过50%。光谷,已成为武汉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
如今,光谷已建成全球最大光纤光缆基地、全国最大光电器件和设备基地、全国最大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拥有新型显示、下一代信息网络等三大国家级产业集群;集聚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数字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28家;培育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595家,占全区规上企业总数近1/3。
今年以来,光谷再签约引进16个数字经济方向重点企业,总投资额296.22亿元。11月16日,赛迪研究院发布《202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武汉已跻身全国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湖北日报记者张真真、通讯员柯创)
亚为电子自主研发的T-Cos工业物联网平台。(记者 李源 摄)
亚为电子精准测控 洞悉设备“内心”
本月,东湖高新区公布2022年新经济政策奖补企业名单。其中17个“互联网+”示范应用项目中,武汉亚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亚为电子)榜上有名。
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元。亚为电子选择的赛道,是以标识技术服务智能制造。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在亚为电子董事长王瑞看来,“标识+工业互联网”为传统行业带来的变化,就是用精准化测控为精确定义设备,同时让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建立起双向联系,构建有温度、有情感的互联网世界。
王瑞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起,标识技术历经商品码、流通码、支付码、万维码的四次迭代,但是传统的标识技术很难透过冰冷的设备读懂其“内心”的实际需求。“亚为电子开辟的新赛道,就是要让‘无血液个体’情怀化,基于标识编码、配合精准测控,让设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甚至是自主协同决策。”
为此,亚为电子自主研发出数字增强技术和工业机理UMS(通用数据采集系统)模型两大核心技术,结合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形成了一套全国产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摆脱了对国外标识服务生态的依赖。
王瑞介绍,亚为电子经过多年“摸爬滚打”,从众多业务中筛选出工业物联网这一精准细分领域。
与其他创业企业不同的是,亚为电子坚持自己定标准,“让客户从接触,到适应,再到离不开”。在王瑞看来,亚为电子为众多传统制造业企业赋予的最大能力,是让产线上的检测过程,由过去的人工抽检提升为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精细化普检,这将极大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普及,从而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
据了解,亚为电子目前积累了90余项知识产权,其中“现场级主动标识”是该领域内全国第一个被授权的发明专利。
2021年,亚为电子入选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国家级供应商,并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制定。今年10月,亚为电子接连入选第一批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平台和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T-Cos平台入选国家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创新改变世界、智造天下工厂,亚为电子今年的营业额有望突破1亿元大关。”王瑞说,2022年是亚为电子高质量发展元年。围绕“标识+工业互联网”,亚为电子将投入更多资源,瞄准行业领军企业的目标砥砺奋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源)
11月21日,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成果展。
三藏科技“数智”力量助企业减碳
“公司的碳数据监测管理平台,可以快速准确地算出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并分析给出减碳建议,帮助企业达到减碳目标。”11月29日,武汉市三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童甫说。
2020年9月,我国提出“双碳”目标。2021年7月,碳交易市场启动。实现“双碳”目标,对企业来说,首先得知道自己排了多少碳。
碳排放,怎么计算呢?活动数据乘以排放因子。公式很简单,但却难住了不少企业。
首先,原始活动数据的获取就很麻烦。需从企业的生产报表,或者第三方的检测报告中,逐条把数据找出来,再填到核算表里进行计算,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
而当数据都找出来并计算完成时,得出的只是上一年或上一季度的结果。如果企业想知道目前的情况,就得再重复计算,耗时耗力。
“我们的平台可以直接对接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从源头进行数据采集,平台自动核算,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的碳排放数据,都能快速计算出来。”童甫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可以对数据全流程跟踪,包括源头采集、处理以及计算等过程,进行信息化存证,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碳排放数据核算出来后,平台会对它进行拆分。以钢铁企业为例,生产工艺流程较长,比如铁化石原料需要烧结、炼焦、炼铁炼钢等。平台可以算出每一步流程的碳排放是多少,进而知道哪步工艺可以改进。企业改进后,又可即时算出新的数据,周而复始,以帮助达到减碳目的。
童甫介绍,公司的常规工作之一,便是为企业提供碳资产研究报告。即从环境风险管理、污染物排放、碳资源使用、转型潜力、外部监管与舆情5个维度来评估企业的绿色程度,在每个维度下,设十个或几十个定量指标。再通过运筹学的层次分析模型,最后整合成企业的碳资产报告。
今年9月27日,涵盖能源碳中和、工业碳中和以及碳中和综合治理三大技术领域的2022首届碳中和技术方案获奖项目正式发布,三藏科技凭借钢铁行业碳业务管理综合解决方案荣获卓越项目奖。截至目前,三藏科技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项,在申报发明专利7项,各类软件著作权40余项。
“公司的碳数据监测管理平台,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湖北、浙江、四川等地有项目落地,涉及新能源、钢铁、民航、建材等多种企业类型。”童甫说,公司的愿景就是用“数智”力量守护绿水青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
光谷的数字经济已占据武汉全市的半壁江山。
必盈生物扫描手腕,15分钟3D打印出外固定支具
“最快10分钟,就能为骨科患者量身定制打印出轻薄、便捷、更贴合身体的个性化固定支具。”11月28日,武汉必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加涛,介绍公司自主开发的“即时3D打印外固定系统”。
传统情况下,外伤骨折患者需要打石膏固定相关部位。但打石膏效率低、不精准,且患者不便于拆洗。于是,“3D打印外固定架”技术开始广泛推广应用。
患者骨关节受伤后,需要在2小时内实现固定,否则容易导致二次受伤。然而,传统的3D打印机,建模慢、处理慢、打印慢,总时间加起来要5—7小时。医生也没有专业的知识去操作,只能局限于实验室和专业公司。
为解决这一难题,必盈生物初创不久,就联合武汉理工大学成立了医学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吸纳临床医学、材料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领域人才,把数据模型的建立过程,由人工操作改为全自动化过程。
经过多年自主研发,实验用的3D打印材料用了近10吨,计算机深度学习超1万例,“即时3D打印外固定系统”终于面世,也是全球首个实现符合临床操作规范要求的3D即时打印系统。
“系统设计得很简便,只要会用鼠标,就能使用这个程序。”在公司3D打印研究中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见工作人员拿着扫描仪对着手腕扫描,20秒后,手腕模型就在电脑上自动绘制出来。模型数据经过系统智能化处理,15分钟后,手腕的外固定支具就打印出来了。
除了这套软件系统,打印材料、打印机也是公司自主研制。淀粉基复合高分子材料,质地轻薄透气,是石膏支具重量的六分之一,且环保可降解。打印机采用自主研发的3D打印头,能使出料粗细可调、快速打印。
在公司生产车间,几十台一人高的机器正在进行出厂最终测试。“这是第四代产品,从数字取模、打印速度、打印范围、打印维度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仅3D打印环节,已缩短至最短8分钟。”黄加涛说,打印范围也由原先的部分关节部位,延伸到现在几乎人体的任何表面,例如供化疗的面部支具、供腰肌劳损复健用的支撑性支具等。
不久前,“基于人体数据学习的个性化康复支具打印”项目入围国家工信部首批“增材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名单”,必盈生物是湖北省首家入围此名单的服务提供商。
据介绍,自2020年底投放第一台设备后,必盈生物整体解决方案已在全国100多家医院临床使用,累计打印100万例支具。截至目前,必盈生物已取得42项自主知识产权,8项国家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今年还入选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