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湖北消息(高钰姗):近日,全国网友广泛参与取名的代号为“YYc”的小江豚,拥有了自己的名字——“汉宝”。
“汉宝”是一只年满两周岁的雄性小江豚,出生武汉东湖边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里,是我国在全人工环境中,首次成功繁育并存活的第二代长江江豚。
江豚“汉宝”面对镜头“微笑” 摄影 孙晓冬
此前,在向全国发起的名字征集活动中,共收集到1211个名字,最终经过投票和精选,确定了“汉宝”为小江豚的名字。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介绍,这个名字一语双关,一是因为它是出生在武汉的宝宝;另一方面是它的体型胖胖的,就像人们吃的汉堡的样子。
郝玉江称,“汉宝”的整体状况极佳,它的成功繁育标志着长江江豚人工饲养繁育研究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江豚是长江现存唯一的鲸豚类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中。2017年科考结果显示,其种群数量约1012头,处于极度濒危状况。
“汉宝”身体状况良好,保持着“婴儿肥”的体型 摄影 孙晓冬
位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从1996年开始尝试江豚人工饲养繁育,是江豚保护工作的“国家队”。经过近10年的摸索,2005年,人工环境下繁育的第一头小江豚“淘淘”——“汉宝”的爸爸出生了。此后,2018年的江豚“e波”、 2020年的江豚“汉宝”,以及今年的江豚“F9C22”接连出生并健康成长。
据了解,武汉长江大桥下、鹦鹉洲长江大桥下以及长江汉江交汇处等位置,布置水下检测仪,能长期收集江豚水下活动数据,方便科研人员进行观察研究。2020年至今,江豚现身武汉城区江段20多次、近180头次,武汉人和江豚的缘分越来越深。即将在武汉举办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官方标志里,就含有江豚、麋鹿、扬子鳄、朱鹮这4种生活在中国湿地的珍稀濒危动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