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榫卯工艺的奥妙 劳动课将建筑“搬”进课堂
来源:长江日报  |  2022-10-21 09:05:28

揭秘榫卯工艺的奥妙 劳动课将建筑“搬”进课堂_fororder_01

孩子们在陶泥上精雕细琢塑形,造就花式瓦当。

  “几块木片组成的鲁班锁,居然这么牢固!难怪这些古建筑能千年不倒!” 近日,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奥林小学劳动教室里,学生们热火朝天地摆弄着鲁班锁,兴致盎然地研究着古建筑中的榫卯工艺。每周劳动课时间,在这间充满着未知与新奇的教室里,这样有趣的场景都在上演。

  动手拼装鲁班球,是学生们觉得最有趣、最有挑战性的劳动项目。几块简单的木片,背后却有着极不简单的榫卯原理。传统古建筑中寻常易见的斗拱结构,采用榫卯层层相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匠人智慧。学生们在拆解和拼装鲁班锁中,体验劳动创新的意义。

  石雕、砖雕、木雕……是古建筑中特有的文化象征。在劳动课上,学生们用木片画,描绘出古建筑中的神兽形象;复刻古印刷术,用吹塑板画定制古建筑图案纹饰;陶泥塑形,精雕细琢,造就花式瓦当;模拟大漆工艺中的镶嵌技法,为模型定制护甲,试造马赛克花瓶……一节节生动有趣的建筑课,也是传承文化的劳动课。

  这样“有料”的劳动课,不仅发展了学生劳动创造的能力,也改变了家长们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五(4)班余诗涵的家长说:“学校开设的劳动课程让我大开眼界,刚接触劳动这个词时我单纯地理解为体力劳动。没想到还可以将传统古建筑的搭建工艺搬进学校。孩子在劳动中提升鉴赏水平,懂得传统技艺的精妙,动手能力也变强了!不光是她喜欢这样的劳动课堂,我们家长也很喜欢。”

  奥林小学劳动教育负责人表示,学校持续开展“劳动+传承”主题劳动教育,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劳动实践相结合,聚焦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设计并打造了具有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的劳动课程——《传统古建筑模型搭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实现劳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育人价值。该课程将劳动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学生在理论学习中了解古建筑的“前世今生”,在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搭建的乐趣,了解古建筑知识,提升动手能力。在开展建筑结构设计时,学生们从用黏土搭建建筑模型的实践中,感受建筑结构的艺术,渗透劳动创造理想家园的劳动价值观念。

  近年来,奥林小学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课,开发设计了《红领巾会清洁》《红领巾会养护》《红领巾会建造》系列劳动校本课程,让劳动教育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学校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劳动+‘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发展劳动品质,培养爱劳动、会劳动、善于劳动的“劳动小先生”。(长江日报记者杨幸慈 通讯员李炜炜)

编辑:李燕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