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三十载 屈乡“移”来新生活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2-10-10 18:25:19

  湖北宜昌秭归县作为三峡移民大县,三峡工程坝区、库区涉及全县9个乡镇71个村,动态移民达10万之众。自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全国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重大决策之始,江苏省、武汉市、三峡集团等对口支援地区和单位就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要求对口支援秭归。经过30年的携手共行,昔日峡江小城正重生为一颗璀璨的坝上明珠。

  强化基础建设 让发展的底盘“硬”起来

  漫步于秭归新县城,宽敞明亮的平湖大道、建东大道四通八达;迷人的徐家冲港湾、天问公园成为群众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县人民医院、县文化演艺中心等工程,处处可见对口支援的结晶。

  秭归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曾经成为掣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对口支援地区和单位以此为突破口,拿出真金白银全力支持秭归改善基础设施条件。2008年以来,累计引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0余个,资金2.27亿元。截至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6000公里,是移民前的3倍。武汉市援建的秭归长江大桥,让屈乡人民千百年来的大桥梦成为现实。如今秭归县城城区面积拓展到14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万人,相当于再造了两座县城。

对口支援三十载 屈乡“移”来新生活_fororder_图片1

秭归长江大桥 摄影 郑家裕

  培育特色产业 让发展的动能“活”起来

  走进湖北秭归百丽鞋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数百名工人正在生产线上赶订单。公司人事部主任向劲松介绍,企业当初落户秭归有个重要原因,就是解决三峡库区移民的就业问题,这些工人里有将近一半是三峡库区移民。

对口支援三十载 屈乡“移”来新生活_fororder_图片2

百丽鞋业生产车间 摄影 杜元

  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江苏省带着资金、项目和技术来到秭归,率先在三峡湖北库区兴办江苏工业园,并牵线搭桥促成百丽集团等20多家名优企业先后扎根秭归,推动形成了光机电、食品加工、纺织服饰、新型建材等优势产业集群,带动移民就业上万人。这些企业不仅增强了秭归经济的造血功能,而且自身也得到发展壮大,大部分企业纷纷增资扩能,兴建二期、三期项目,成为三峡库区经济合作的成功典范。目前,由江苏省、武汉市等对口支援的三峡移民产业园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可解决千人就业问题。

  脐橙是秭归的支柱产业、农民的致富产业。华中农业大学立足科技支援、智力帮扶,连续多年扶持秭归脐橙产业发展,实现了秭归柑橘四季皆有鲜果——春有伦晚脐橙、夏有密奈夏橙、秋有屈乡秋橙、冬有纽荷尔脐橙。华中农业大学还分别与屈姑食品、秭源食品等企业在柑橘、核桃深加工综合利用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开发出了屈姑橙酒橙醋橙茶、核桃露等新产品,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江苏省、武汉市则动员各地各部门帮销农副产品15万吨,全力支持秭归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秭归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92年的462元上升到2021年的13495元。

对口支援三十载 屈乡“移”来新生活_fororder_图片3

屈姑集团柑橘全产业链产品 摄影 杜元

  聚力民生改善 让发展的成色“靓”起来

  近年来,随着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1.5万移民移居县城,秭归城区人口逐年增加,初中适龄学生快速增长,秭归第一实验中学现有规模已不能满足城区学生入学需求。为了让移民子女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环境,江苏省、武汉市等对口支援单位全力帮扶,拿出1500万资金,新建实验楼及办公楼,并高标准配备了化学、物理、生物等实验室的教学设施设备和仪器。2018年9月份,新校区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对口支援三十载 屈乡“移”来新生活_fororder_图片4

秭归县第一实验中学新校区 摄影 杜元

  为确保移民安稳致富,对口支援地区和单位帮助秭归织密“民生保障网”,大幅改善移民生活。江苏省、武汉市等单位支援资金2600多万元支持体育馆建设及凤凰山绿化建设;国家电网投资1.05亿元为秭归无偿捐赠建设48座光伏发电站;省直相关部门指导实施消除零就业工程,帮助困难家庭和“4050”人员就业,举办多期技能培训班,将移民群众“扶上马、再送一程”。

  狠抓环境治理 让发展的后劲“足”起来

  秭归地处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担负着“确保一库清水永续东流”的重大政治责任。对口支援地区和单位结合库区生态环境实际,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秭归LNG船舶加注码头项目二期工程如今正在加紧施工。该项目由江苏常州中旖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兴建。项目全部建成后,全年可为过往船舶加注液化天然气可达10万吨,能充分为长江大保护、长江中下游船舶节能减排发挥重要作用。三峡集团也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支持秭归开展长江干支流清漂工作,同时采用PPP模式投资17亿元实施曲溪污水处理厂等18个环保项目,保障三峡工程安全运行。

对口支援三十载 屈乡“移”来新生活_fororder_图片5

秭归LNG船舶加注码头项目 摄影 梅丹

  如今的秭归,长江两岸绿意盎然、水天一色,绿色发展后劲绵绵不绝。近年来,秭归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探索出“两山”转化的“秭归经验”。

  30年来,各地区和单位对秭归的对口支援实现了从无偿资金支持为主向开展经济项目合作为主、从“输血型”到“造血型”、从“经济增长”到“绿色发展”的转型跃升。截至2021年,对口支援累计引入各类资金9.6亿元,其中无偿援助资金9亿元,助推秭归“因三峡而变,因三峡而兴”。(文 杜元 刘珈陵 谢奇 张诗康 梅丹)

编辑:李燕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