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环邑皆山,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中”而得名的湖北省兴山县,是三峡库区湖北省内最后一个整体搬迁重建的集镇。当年全县18万人中,移民就多达3万多人。如何实现新兴小镇的腾飞,如何助力数万移民的致富,是湖南省、大连市、武汉市等23个对口支援单位开展支援工作的主要方向。20年过去了,昔日峡江小县城如今正呈现着高质量发展的喜人态势。
强基础 让城市美起来
大连路是兴山县新县城中心区的一条主干道,不但采用现浇水泥路面,而且有着先进的排污设施。彩砖铺装的人行道,道路照明、绿化等设施也是一应俱全。这条1.3公里的道路既为人民群众交通出行带来方便,也成为新县城里一道靓丽的风景。2001年这条道路正式开工之时,大连市对口支援100万元,保障工程按时竣工并投入使用。
兴山城区主干道大连路 摄影 万来
除了交通基础设施,其它城市配套设施也处处留下对口支援单位的印记。兴山县南阳镇原本有一处破败不堪的荒草坡,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生活质量。自2016年起,武汉市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帮扶资金,将这片荒草坡改建成为集镇广场,将河岸边的草滩改造成绿树环绕的亲水步道。如今,集镇广场已成为该镇标志性的出入口。夕阳西下时,每天都能看到大批散步居民的身影,孩子们也在这里尽情玩耍。
抓教育 让少年强起来
昭君中学的潘清怡如今已经迈入八年级。自幼家境贫寒的她,为了缓解家庭压力,小学时就曾想过退学。当她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初中,在入校第一课上得知学校有“琴园励志奖学金”。原来,湖北大学附属中学为了帮助移民子女顺利完成学业,专门在昭君中学设立了“琴园励志奖学金”,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可以得到湖北大学附属中学不等金额的助学金或奖品。这让潘清怡重新燃起求学的梦想。通过努力,七年级上学期潘清怡被被评为“优秀学生”,顺利获得了第一笔奖学金,此后又多次获得“琴园励志奖学金”的奖励。对于这些奖励,潘清怡一方面用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一方面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同学数次伸出援手。潘清怡说,未来的她,将会奋发向上,练就本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馈社会。
自对口支援兴山以来,包括湖北大学在内的各支援单位不但从资金上给予兴山无私援助,而且从送图书、免费培训中青年师资力量等硬件软件上多向发力,助推兴山教育事业发展,让每一位移民子女都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
大连市援助建设的兴山县邓家坝幼儿园 摄影 李兵
兴产业 让人民富起来
王昭君是兴山县一张亮丽的名片。如何借助昭君文化助推兴山文旅产业发展,是对口支援单位项目资金投入的重点。近年来,在武汉市等对口支援地区和单位的帮扶支持下,以“昭君文化”为主线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位于昭君镇的“昭君别院”,有着鳞次栉比、碧瓦朱甍的现代仿古建筑。兴山县招商局徐光品介绍,昭君别院采用合作社经营模式,按照统一品牌、统一定价、统一融资、统一服务、统一结算、统一分红的经营方式,设有餐饮、住宿、咖啡厅、土特产购物等一整套休闲旅游项目,成为推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径。截至目前,昭君别院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10多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余万元。当地村民背靠灵山秀水,不仅获得了“金山银山”,也守住了绿水青山。
昭君别院内的特色民居 摄影 李兵
乡村巨变,不仅是吸引来游客,而且带动了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昭君镇金乐村村民李明志之前一直在外务工。2014年,金乐村被原省三峡办确定为省移民致富示范点,整合对口支援资金1520万元,提升产业发展。看到村庄建设的越来越美,产业越来越兴,李明志开起了农家乐接待游客,同时成立了柑橘合作社。“以前一斤就能卖两块钱,现在拿到网上卖,价格更是翻了倍,换以前想都不敢想。”谈到这些,李明志就笑得合不拢嘴。
30年来,各对口支援单位全方位、多渠道对兴山进行支持帮助,累计援建项目238个,援助资金和物资4.5亿元,帮助人才培训5000余人次,帮助和支持兴山县搬迁了1座县城、2个乡集镇和23个村、64家企业,移民3.43万人。“各对口支援省市和单位帮扶兴山以来,真心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攻坚,在助力兴山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产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深化项目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未来,我们一定感恩奋进、加强对接,积极推动对口支援结出新的丰硕成果,来回报各对口支援单位对兴山的信任与期望。”兴山县委书记曹宏伟说。(文 杜元 刘珈陵 谢奇 张诗康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