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全国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重大决策。北京市对口支援湖北巴东县的序幕自此拉开。30年来,北京始终心系巴东发展、情寄巴东人民,全力推进对口帮扶工作,成就了一段“心系三峡、情暖巴东”的人间佳话。
抓教育 深山飞出金凤凰
走进巴东县信陵镇民族实验小学,一栋五层大楼显得分外显眼。它既不是学校的教学楼,也不是老师的办公室,而是于今年二月正式投入使用的学生食堂。
巴东县信陵镇民族实验小学学生食堂 摄影 杜元
由于缺乏建设资金,学校一直没有修建食堂。离家较远的孩子,要么在学校周边亲戚朋友家里吃午餐,要么就在学校周边的小饭店解决,不但不方便,还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在援建项目立项过程中,北京市方面的代表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随即,1300万元援建资金投入实验小学,专门用于解决师生就餐难的问题。该项目于2021年5月正式开工,后期巴东县投入配套资金,推动项目不到一年就投入使用,结束了学校建校180多年来没有学生食堂的历史。除了有现代化的厨房设备,膳食搭配也结合孩子们的生长期变得分外“苛刻”——一道普通的胡萝卜鲜香菇炒肉片,就严格规定每份菜品需含胡萝卜29克、鲜香菇16克、瘦肉25克。如今,1800多名孩子在校期间每天都能吃到样式丰富、营养均衡的校内午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口援建30年来,北京市先后捐助3700万元,支持建设巴东一中新校区;出资新建巴东二中女生宿舍,让800余名女生可以住在学校安心读书;出资数千万元,建设神农中小学,有效化解原有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超级大班、超负荷运行等现象。
不但在教学硬件上舍得投入,北京市在教学软件上也毫不含糊。30年来,北京市多所名校和巴东的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培训巴东骨干教师及中小学校长1000余人次,助力巴东教育体系不断完备。近20年来,巴东共有6万多人考上本科大学,其中7000多人走进重点大学,100多人叩开清华北大的校门。“巴东教育现象”享誉全国。
壮民生 提升百姓幸福感
有史以来,巴东县茶店子镇就是远近闻名的缺水大镇,百姓吃水基本“靠天收”。遇到少雨天气,可谓是“滴水贵如油”。2018年,北京市拿出3000万元,兴建茶店子镇水厂,助力巴东县推进解决茶店子“吃水难”问题。工程总投资6000万元,从相邻的绿葱坡镇中村调水至茶店子,沿国省道铺设输水管线,其中多为悬崖峭壁,施工难度大。经过一年多的攻坚克难,2019年6月,水厂通水成功,解决了全镇1.4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30年来,北京市共计投入援助资金6040万元,支持8个乡镇、16个村建设集中供水项目,解决近1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茶店子镇水厂现代化的生产厂区 摄影 杜元
在北京的亲切关怀下,巴东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在医疗援助方面,30年来,北京市累计援助1.1亿元,帮助巴东建设10所医院(卫生院),培训300多名巴东医护人员,组织上百名北京医生到巴东开展义诊活动,大大提升了巴东的医疗健康水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长4.4公里、宽18米、双向四车道的“北京大道”,串起机关、学校、医院、银行、商超、广场等城市配套,3万多市民在沿线居住、生活、工作;有1200余套住房的“北京园”,圆了4000余名黄土坡滑坡避险搬迁移民的“安居梦”。广场、公园、活动中心、停车场等配套功能的建设和提档升级,也处处离不开北京的深切关怀和有力支援。
兴产业 打造发展新动能
“输血”的同时,北京也在持续不断增强巴东的“造血”功能。援助资金2700万元,支持神农溪景区旅游码头建设,助力神农溪成功申报国家5A级景区;先后援助资金8400万元,支持巴东县官渡口镇等四个扶贫产业园建设,建成厂房14栋,入驻企业12家。湖北高行茶业有限公司自2020年12月入驻溪丘湾乡郡贡茶产业园后,不但提升带动了当地的茶叶生产加工工艺,而且通过开发新产品,助力茶农增收。以往当地老百姓只采摘一季春茶,其它时间茶园基本不管,任凭鲜叶白白浪费掉。自从高行茶业开发出夏秋茶新产品,茶农们的采茶时节得以大大延长,每亩茶园直接增收3000元。
高行茶业向茶农收购第二季鲜叶 摄影 焦国斌
此外,北京市结合巴东县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深化在柑橘、中药材等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巴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北京市房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巴东挂职副县长龚士刚表示,从今年起,北京市每年将投入5000万元支援巴东,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续写两地情缘。
30年来,北京对巴东累计援助资金高达10多亿元,落地援建项目270余个,为巴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将永远心存感激,在谱写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中融入北京智慧、北京力量,让北京巴东友谊之树更盛、花儿更美、硕果更丰。”巴东县委书记黄波说。(文 杜元 刘珈陵 谢奇 张诗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