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评定结果刚刚完成公示,38个城市(城区)入列,武汉荣膺其中。这38个城市(城区)成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第一方阵,形成合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显示了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 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形成合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马一德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是具体落实2021年出台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及《“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要求。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马一德说,在全国建立一批知识产权的标杆城市,改变我国知识产权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形成合力,通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显示了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据悉,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通知》,示范城市将对标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标准,集聚各方面优势资源,共同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一方阵,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所有入选城市都不是偶然的,代表了中国有技术、有品牌,经济发展有特色的城市。他介绍,北京选择了海淀区和朝阳区,所谓西有海淀中关村,东看朝阳定福庄,中关村被看成中国高科技发展的策源地、风向标,朝阳区有“北京CBD-定福庄传媒产业走廊”,以文化引领时代。
上海浦东新区2015年在全国率先试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三合一”改革,实行专利、商标和版权集中管理,上海和后来的深圳经验直接推动了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改革,可以说地方经验助推国家发展。
上海闵行区聚焦发展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都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密切相关。
拥有3个示范城市的省份,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都属于知识产权强省,马一德表示,这些省份共同点是创新资源集聚,经济贸易发达,产业优势明显,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旺盛。他举例说,浙江杭州的数字产业、宁波的纺织业、温州的民营经济,都是知识产权创造活跃的地区,也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地区。
拥有2个示范城市的6个省,一般是省会城市和经济发展有特色的城市。比如安徽合肥瞄准世界前沿做强基础研究,继上海之后,成为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芜湖是华东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创客之城,这里有全国首个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区。
9省份各有1个示范城市,基本上选择了省会城市,但有一个例外,辽宁省大连市。马一德表示,大连市国际化程度高,国际服装节、国际啤酒节等享誉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较为得力。入选城市会综合考虑知识产权发展的积累、现状、需求等。
■ “含新量”最高的发明专利,9个城市年申请量超过3万件
为什么是这些城市(城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张火春从“含新量”最高的发明专利数量上进行了分析。
在38个城市(城区)中,深圳、北京海淀、广州、杭州、南京、苏州、武汉、西安、成都9个城市(城区)2021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在3万件以上,当年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也均在1万件以上。
“这些城市的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扎实,创新资源优势明显,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新、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水平服务上有效支撑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张火春表示。
合肥、青岛、上海浦东、济南、长沙、北京朝阳、郑州、宁波、佛山、哈尔滨、上海闵行、长春12个城市(城区)2021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在1万件以上,当年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在5000件以上。
他认为,这些城市整合创新资源的能力较强,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方面发展速度较快,发展质量较高。
徐州、温州、厦门、福州、昆明、芜湖、南昌、石家庄、大连、贵阳、天津滨海新区、烟台、南宁、绵阳、宜昌、湘潭、安阳等17个城市(城区)2021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在921—13158件之间,当年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也均在334—4594件之间。
这些城市结合国家和省域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考量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特征、区位优势和发展水平,构建了与区域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工作体系,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长江日报记者刘睿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