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治土经验全国推广 空气质量排名再进位 黄石生态保护做足“绣花功夫”
一季度,黄石全市空气质量PM2.5浓度降至44微克/立方米,在全省13个国考城市中排名第3。(通讯员 刘莉娅 摄)
4月底,关于黄石的两项重要数据公布: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居全省第2位;全市空气质量PM2.5浓度降至44微克/立方米,在全省13个国考城市中排名第3。
作为传统工业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新兴聚集区,黄石近年在谋求经济转型突破的同时,做足生态保护的“绣花功夫”,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均取得显著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高科技:让污染无所遁形
藏身深山,隐蔽作业,铁山区一座露天矿坑的违法行为,没能逃脱黄石生态执法的“天眼”。
“只想着早点赶工期,没想过头顶还有环保部门的无人机。”去年6月,被捉个“现行”的铁山区非金属矿业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悔不当初。他介绍,该项目计划解决开采边坡地质不稳定、存在滑坡隐患等问题,因矿区远离市中心,他们心存侥幸,未办理环评手续,有效降尘措施不力,导致铁山区空气质量连续3个月在黄石垫底。
“结合空气监测走航车、雷达扫描,我们发现了影响空气质量的一些可疑点位。”黄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汪育威说,锁定相关区域后,通过无人机“地毯式”排查,跟踪车辆运输线路,最终确认了污染源。
为让污染无处遁形,该市生态环境局搭建污染源在线监测平台,延伸监管触角,织密监管网络,全面推行非现场监管模式。截至目前,已有122家企业、196个各类点位纳入监控,覆盖面持续扩大。
2021年,黄石市环境行政处罚下达决定数全省第一,适用环保法配套办法案件实现各类型全覆盖全省第一。同年,黄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再进2位;水环境质量优良比例72.7%,超过考核目标9.1%;黄石治土经验继续在全国全省推广。
强引导:助企业绿色转型
“当年集团收购新冶钢后,负责同志率队登顶西塞山,想看看厂区全貌,没料到严重的雾霾让一行人皱起眉头。”4月29日,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段殿勇再登故地,眼前已是一片美景。
“十三五”期间,黄石市关闭露天采石场131家,关停五小企业100多家,“关改搬转”化工企业16家,复绿沿江岸线2782亩,复垦工矿废弃地7万亩,修复治理开山塘口237个,沿江环湖等重点区域矿山全部关停。
严格的环保举措倒逼企业转型。“2004年起,大冶特钢便不断淘汰落后产能,甚至砍掉了设备落后但年产值超3.5亿元的东钢厂区。”段殿勇介绍,今年将继续投资4.5亿元实施超低排放深度治理项目,完成后排放指标将达国际先进水平。
华新水泥通过协同化技术将废弃物“变废为宝”,将城市垃圾、工业废物等作为水泥窑的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料。大冶有色进行矿产资源综合再利用,将铜冶炼炉渣、烟道灰回选精矿,烟气用于余热发电,通过各环节资源的循环利用,年新增产值80亿元。
长乐山下,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光大(黄石)静脉产业园、大江环科、荆冶湘环保等企业紧盯固废、危废综合利用,待新签约的一批项目投运后,其产值将超100亿元。
暖服务:让发展与生态共荣
“幸亏有黄石市生态环境局出谋划策,不然企业还不知道往哪里搬。”3月底,刚落户于黄石港物流园的某图文广告公司负责人陈女士正忙着协调废气收集处理装置安装。
此前,黄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接到沈家营社区居民投诉,图文广告公司异味扰民。现场检查中,执法人员查明该公司使用的平板UV喷印机和激光机雕刻机会在制作广告牌时产生异味,发现该公司选址不符合《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选址要求。“局里一方面要求停业整改,一边帮我们寻找到合适搬迁点,并办好前期环保手续。”陈女士说。
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沈巍说,执法过程中,要尽心帮扶企业,力促整改提速,实现“双赢”。“去年共下达处罚决定261件,全省靠前,但也对14家轻微环境违法并及时改正的企业作出不予处罚的决定。”
今年4月,2022年版《黄石市生态环境轻微环境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出台,继续以“硬核”措施优化营商环境。针对建设项目、水污染防治等10个方面的初次违法且在限期内完成改正的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将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通讯员 戴鼎 刘莉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