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星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机器手臂飞舞,每2分钟造出一个驾驶操作台。(视界网 徐斌 摄)
在湖北齐星集团公司智能化车间,一个个机械手有节奏地挥舞着“手臂”,准确无误地喷塑、压膜、切割,每两分钟就造出一个驾驶操作台。得益于自主研发+技术改造,这家“街道小厂”逐渐聚变壮大为“湖北百强”,成为随州高新区移动应急装备产业的实力担当。
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2021年8月,随州高新区申报的移动应急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高新区应急产业发展迎来重大契机。
目前,随州高新区应急产业发展迅猛,拥有应急产业相关企业430家。
接续奋斗铸就大产业
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并非一蹴而就,随州高新区移动应急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随州市专用汽车产业多年来的发展积淀。
早在20世纪60年代,随州市相继兴建了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楚风)、湖北弛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天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3家专用汽车厂。
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以专用车为主导的应急产业不断扩张裂变。如今,30公里“专汽长廊”纵贯随州城,随州专用车产量约占全国的10%,专用车公告内品种占全国80%。
2007年,随州市被授予“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应急产业(专用汽车)示范基地”。当前,随州市规上专用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达到120家,整车资质企业3家,新能源汽车资质企业2家,全产业链总销售收入约600亿元,已成为随州第一支柱产业。
2015年9月,随州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为随州应急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多款应急产品广泛运用于全国重大灾情救援,如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玉树特大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河南郑州特大洪水灾害等重特大灾情的应急救援。
特种应急消防车、高空作业车出口到多个国家,应急产品出口创汇总额每年递增。
持续创新打造“隐形冠军”
在位于随州高新区的楚胜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大吨位清障车和中高端消防车。
该公司是一家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在油罐车、清障车细分领域是隐形冠军。近年来,楚胜汽车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移动应急装备领域也大有斩获。包括冷链疫苗车、抢险救护车在内的应急装备是这家公司目前研发生产的重点,产品得到了市场高度认可。
“最近这两年来,公司总体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5%,在应急产品领域的研发投入,是其它产品的三倍。”公司总裁助理冉柏枝说,持续的研发投入,使楚胜汽车公司实现了从一家普通专用汽车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华丽转身。目前,该公司正在研发一款路轨消防车,一旦投产,将填补国内空白。
近年来,我国多措并举支持应急产业发展,带动了该领域相关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创新。据悉,随州高新区应急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水平为3%,三峰透平、江南专汽等企业达到5%以上。
持续的研发投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近年来,齐星车身、泰晶科技、茂鑫胶带、永阳防水、超洁汽车、双雄催化、金龙集团、大方精密机电8家企业参与了14个产品国家、行业标准制定,随州应急专用车领域获得专利300多个。
校地合作铸造新引擎
在湖北新东日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一辆高端新型消防车正在出厂。这台车集轻量化、智能化于一体,虽然价格较高,依然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在随州专汽企业中,新东日块头并不算大,公司技术人员坦言,之所以敢于投入巨资开发生产高端应急装备,主要得益于校企合作为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
“我们提供具体需求,借助高校研发力量进行项目落地,双方一起完成这个项目,校方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新东日技术部主管杨磊介绍说。
目前,着眼于企业需求,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新模式已成为随州高新区应急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位于随州高新区的国家专用汽车车载装置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院长谭罡风介绍了一款刚研制出来的移动通讯指挥车。别看它外观上与普通越野车没什么区别,但其价值高达200万元左右,这款高科技含量的通讯指挥车,正是由程力汽车等随州本地企业最终生产完成的。目前,国内只有北京和随州在研发这种高机动性移动通讯指挥车。
除了工业研究院,随州市还成立了市校合作平台,积极对接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内高校、研究院所及相关政府部门,最大限度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目前,随州高新区已拥有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1个。
借助应急产业发展的蓝海,随州高新区应急产业已驶入快车道。
“高新区将围绕创新驱动、龙头引领、集群发展、绿色低碳、和谐共享的总体思路,奋力建设应急产业核心园区,健全应急产业创新平台,从而实现更好的产业联动发展、裂变发展,助力随州建成华中最大、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应急产业基地,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和华中应急服务保障中心。”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郭晓东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小萍 通讯员 钟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