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生金——宜昌五峰跻身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来源:湖北日报  |  2021-12-16 09:21:31

生态生金——五峰跻身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_fororder_01

云雾缭绕绿色五峰。(通讯员 陈亮 摄)

  近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荣获全国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这是该县继2019年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之后,捧回的又一块“金子招牌”。

  中国环科院定量评估,五峰生态价值达5000亿元。

  “良好的生态,为我们赶超跨越增添了底气。”五峰县委书记李伦华表示,将持续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在提升绿水青山“颜值”中,做大金山银山“价值”。

  冬滑雪,夏避暑

  12月12日,五峰湾潭镇海拔2000多米的独岭山巅,五峰国际滑雪场工作人员正进行设备设施保养维护,着手准备造雪。

  “每年冬季滑雪游客有6万至8万人次,必须早做准备。”滑雪场总经理舒成铖介绍,这里不仅冬季可以滑雪,夏季还可以避暑,正积极探索四季运营模式。

  该滑雪场建有夏季游乐场、芝樱花海、木屋别墅、火车酒店等,打造集滑雪、观光、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体育旅游项目,“滑雪场自2018年12月8日开园,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收入突破1800万元。”

  “我们正在做四季旅游的文章。”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旅局局长陆业鑫介绍,游客来五峰,春天可采茶、夏天可避暑,秋天可赏叶、冬天可滑雪。

  23℃清凉,是五峰长乐坪镇夏季的“畅销产品”。该镇党委书记谢陈陈介绍,目前全镇避暑农家乐共发展到160多家, 避暑季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旅游收入超过800万元。

  该镇腰牌村溢彩园农家老板宋德军介绍,今年暑季接待游客600多人次,纯收入5万多元,“是避暑旅游让我在家门口脱贫,迈上致富路。”

  今年以来,五峰已接待游客23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9亿元。

  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之一

  “蜂帮药传授花粉,药给蜂提供蜜源,它们互为依托,我们两头赚钱。”长乐坪镇桥坪村村民张先智,这样理解五峰正在探索推广的“林药蜂”立体产业模式。

  桥坪村,曾因煤“富甲一方”,但也因煤“伤痕累累”。

  生态立县,五峰全县整体退出煤炭行业,累计关闭矿山44家,桥坪村煤矿也全部关停。

  “以前靠山吃山,现在不光要靠山,还得养山。”2016年,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两家合作社,开始成规模地种植中药材、就近养蜂,发展起“林药蜂”立体生态产业。

  村党支部书记邓锋以前在煤矿上班,发展“林药蜂”后迅速成长为产业大户、合作社负责人。他介绍,目前全村已发展红花玉兰、七叶树、红豆杉等珍稀林木园林经济2500余亩,种植独活、云木香、贝母等中药材1600余亩,养殖中蜂300余箱,“我牵头的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共有8位村民加入,年产值将近200万元。”

  遍地无闲草,处处药材香。以前的“煤矿村”,正转变为“全县中药材第一村”。“以前是坐吃山空心没底,现在是绿满山乡地生金。”邓锋说。

  生态经济,正在五峰蓬勃发展。目前,该县拥有茶园22万亩,综合产值突破40亿元;中药材35万亩,综合产值达10亿元;中蜂10万群,综合产值1亿元以上。

  2019年,五峰蜜蜂养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协调的减贫模式,入选“110个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之一。

  由“卖山水”向“卖体验、卖健康”转变

  12月10日,“柴埠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可研报告出炉,报告科学论证了柴埠溪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和城景融合等内容。

  柴埠溪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龙舟介绍,五峰正规划以柴埠溪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为基底,注入土家文化,植入新兴业态,完善基础配套,建设集历史民俗文化、山水自然生态、特色休闲度假、运动体验旅游为一体的国家5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世外桃源的土家山寨。

  围绕生态旅游、茶叶、中药材、中蜂等特色生态产业,五峰正全面发力。

  10月20日,五峰与马应龙药业集团签署中药材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立足五峰五倍子优势资源,全力进军中药大健康产业;

  11月1日,宜昌国贸集团投资的五峰项目在湖北采花茶业签约,一期投资12亿元,涉及民俗特色商业综合体等5个项目;

  ……

  五峰提出,突出茶叶、中药材、中蜂“一茶两中”产业,按照“头部企业+科研院所+检验检测+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增收链,力争到2025年综合产值茶叶突破100亿元、中药材突破50亿元、中蜂突破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紧扣避暑、康养、研学三大定位,推动全县旅游由“卖山水”向“卖体验、卖健康”转变。(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王登府)

编辑:李燕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