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谷”开启航天速度 2022年实现12颗以上卫星升空入轨
来源:长江日报  |  2021-12-09 09:53:56

  12月8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新洲区双柳街的中国“星谷”——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探秘这个不为外人熟知的产业园区。刚刚闭幕的新洲区第六次党代会响亮提出,在这片5年前还是一片菜地的地方,未来5年将“建设千亿级航天产业集群”。

  进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核心地段,道路南侧,航天产业港、火箭产业园、电磁防护材料产业园顺次排开,与道路北侧的卫星产业园隔路相望。道路两侧有多处工地,尽管有围挡遮住,依然可见部分挖掘机挥舞着“手臂”……

  “这早已不是5年前的蔬菜基地了。”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新洲区工作专班负责人罗高峰,见证了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全过程,“航天基地的发展可以说是航天速度!”

  “2020年5月12日,‘行云工程’首发星‘行云二号’01星、02星成功入轨,国内首个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行云工程天基物联网项目测运控中心投用;2021年5月13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建成投产、首颗卫星下线;10月27日,命名为‘快舟·新洲’号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罗高峰对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发展的每一步了如指掌。

  “电磁防护材料产业园近期也将投产。”罗高峰将记者带进电磁防护材料产业园,新栽种的植被将产业园装扮得像个公园。在一间厂房内,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生产设备调试,不时将他们测得的数据记录、上传。“这些设备是专门生产火箭和卫星‘保护罩’的,设备调试丝毫马虎不得。”技术人员一脸认真。

  电磁防护材料产业园相关人士介绍,该产业园将建设7条生产线,目前其他几条生产线的设备或在运输途中,或在采购中。

  “随着电磁防护材料产业园的投产,标志着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卫星等三大产业园全部建成。”罗高峰说,更令人期待的是,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明年将实现12颗以上卫星升空入轨组网,面向应急监测、气象预报等多领域提供卫星数据定制化服务。“中国星谷,将闪耀星空!”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还将加速推进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临近空间浮空器等空间产品研发,推进重复使用空天运输平台关键技术验证试验,打造国内最具研产实力和行业资源吸引力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圈。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为‘建设千亿级航天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新洲区第六次党代会党代表、双柳街道办事处航天产业项目区党委书记黄艳山表示,“这一目标既务实,又极富挑战性。作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所在地,双柳街将全力当好‘店小二’,为商业航天产业企业服好务,为建设千亿级航天产业集群营造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长江日报记者李亦中 通讯员程书雄 刘慧)

编辑:李燕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