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晚,武汉市江岸区黎黄陂路两侧店铺的灯光为街区染上暖色调 摄影 马张弛
从空中俯瞰江岸区黎黄陂路与周边支巷 摄影 马张弛
国际在线湖北报道(高钰姗):在武汉市江岸区,有一片全市现存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保留最为完好、最为集中的区域——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它由沿江大道—江汉路—京汉大道—黄浦大街围合而成,总面积约3.35平方公里。时光荏苒,正是这些不变的建筑和道路见证了汉口在近现代历史中的变迁与发展。
始建于20世纪初的黎黄陂路,长604米,道路两侧一栋栋哥特式和洛可可式风格的历史建筑,如陈列品般沿街伫立,为这条街赋予“街头博物馆”的“头衔”。
着眼于生态复修、老城复兴、文脉复归,江岸区打造演绎“老汉口”独特魅力的城市文化地标。2016年至今,随着黎黄陂路改造修复工程完工,博物馆、展览馆、咖啡馆、个性商铺入驻,穿越百年的黎黄陂路成了国内外闻名的“慢生活”特色旅游街区。
一位老人在黎黄陂路旁的口袋公园——珞园中度过午后时光 摄影 马张弛
巴公房子正逐步拆除围挡,露出颜色艳丽的红墙 摄影 马张弛
距黎黄陂路不远的道路中央,矗立着一栋形似巨轮的红砖石外墙建筑,尤其惹眼,它叫巴公房子。近期,这栋111年前由两位俄国人出资建造,曾被作为高级公寓使用的老房子将被修复如初,重回武汉人的生活。
在江岸区街边老建筑取景拍婚纱照的新人 摄影 马张弛
武汉美术馆墙体上的“地图钉”标记非常醒目 摄影 马张弛
武汉美术馆所在的原金城银行旧址于1931年建成,建筑正立面采用了西洋古典廊柱式样,恢弘气派。最近,一个喷涂在美术馆侧面外墙上的巨型“地图钉”标记让来到江岸的游客多了一份惊喜。
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就像是一座万国建筑的博物馆,承载着武汉的城市文脉和历史记忆。如今,一批历史建筑洗去百年尘埃,清爽回归。老街区蝶变,老房子新生,历史街区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