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推窗见绿 抬脚入园 637个新建“口袋公园”开门迎客
鄂州市西山街道寒溪社区雨台山小区口袋公园。(鄂州市园林局供图)
阅读提要
城乡建设和管理,事事关乎民生。湖北省住建系统集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多点发力、持续深化。目前,“口袋公园”出门见、井盖安全添保障、农房安全除隐患等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取得初步成效,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解难题。
在城市的零星空间 “见缝插绿”,终将收获一个“随处即景”的大美湖北。
“以前我们都是坐在路墩上,现在可以在亭子里享受一下生活。”鄂州市鄂城区西山街道寒溪社区雨台山小区1号楼前,居民周爹爹只要谈起新建的“口袋公园”就连连夸赞。
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湖北省提出今年新建“口袋公园”700个。至8月底,已有637个口袋公园“开门迎客”,通过绿化种植、配置休息设施等方式,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服务的场地。
“边角料”变成“金银角”
雨台山小区里,昔日脏乱的闲置边角地,摇身一变成为美丽的“口袋公园”,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喝茶聊天。
据介绍,此处原本是小区边角地、闲置地,通过种绿植,建凉亭、长廊,配置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扩大小区生态空间。小区另一侧,一块菜地正在接受改造,届时将新建花坛及16个停车位。
“以前杂草丛生,路也不平坦,带着孩子出来玩担心磕了碰了,现在这片空地彻底变了样。”居民刘女士表示新建“口袋公园”后孩子有了玩耍场地,退休老人也有了休闲空间。
截至7月,鄂州主城区已建成“口袋公园”32个,覆盖31个社区,总面积66053平方米,完成绿化补栽4595平方米、修复地坪1800平方米、加铺沥青3320平方米。
建“口袋公园”,土地哪里来是关键。鄂州充分利用城市建设、企业厂区闲置产生的裸露地、空闲地块,优先考虑“留白增绿”,提升城市绿量。
荆州根据道路和空间特点,结合荆州市文化底蕴,把城市闲置、沉睡空间通过生态修复、功能完善、文化植入建设“口袋公园”。根据周边市民实际需求和场地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合理配置体育活动、休闲娱乐等功能,补齐公共设施短板;挖掘提炼荆州历史文化底蕴,以物化的形态展示,做到“一园一品”,打造城市特有文化符号。
省住建厅要求,各地结合“增绿提质”三年行动和“擦亮小城镇”行动,充分利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的边角地块、闲置地,在城市居民身边建设一批生态宜游、具有休憩交往功能的“口袋公园”;采用微改造、微更新方式,在小城镇重点街区、地段和重要节点及空闲地增加公共绿地和活动休闲设施,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
建公园百姓来支招
“规划过于简单,土堆过陡,高差太大,缺少平地空间和休闲娱乐功能,看上去也不够‘心旷神怡’。”武汉市硚口区新墩社区城华园“口袋公园”项目开工不久便收到周边居民姜先生的意见。
硚口区园林局联系3位园林设计专家到工地现场调研并及时修改施工方案,依托山丘型地形进行降高和缓坡处理,补绿拓路,增添地面广场面积,增设回旋台阶和休闲运动设施。
眼下,城华园“口袋公园”已正式向市民开放。昔日杂草丛生的土丘换上了绿油油的“新衣”,180余棵香樟树、银杏、三角枫等乔木郁郁葱葱,周围文化广场、儿童沙坑、环园跑道等连成功能片区,石阶路面蜿蜒于坡面形成休闲步道,坡上凉亭矗立。
截至8月底,武汉已建成50个“口袋公园”,在建21个,整体进度已过70%。到2025年,武汉将新建“口袋公园”300个。
“口袋公园”怎么建?武汉通过市民服务热线等平台及时回应市民关切,发动市民寻找身边的“巴掌地”。采取众筹方式征集设计方案,两年来分两轮选取11个具有代表性的小微空间开展“口袋公园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共吸引431个团队报名,将公众的智慧融入到设计方案中,推进“口袋公园”共建共享。
据悉,武汉正积极探索“园长制”、志愿服务管理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口袋公园”管理,且即将面向社会征集“口袋公园”名字,对“口袋公园”进行命名、设立界桩界牌。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指导各地从提升建设质量、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确保安全施工等方面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确保建设效果。(湖北日报见习记者 李朝霞 通讯员 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