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以“战术组合”打赢种业翻身仗
来源:湖北日报  |  2021-09-10 11:46:28

  原标题:平衡供与需、选育“专特精”、畅通产与研、扬长亦避短,全省种业创新现场会探寻共识——以“战术组合”打赢种业翻身仗

湖北以“战术组合”打赢种业翻身仗_fororder_01

孝感市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

  种业创新的浪潮已至!

  9月3日,全省种业创新现场推进会在孝感市举行。会场内,聊做法,谈思路;会场外,比长势,拼技术。

  “种业,国之大者。它不仅仅是种源本身,还涉及种质资源发掘、保护与创新技术、新品种培育技术、种子生产和加工技术等方方面面,必须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品牌影响力‘三力齐发’。”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说。

  平衡供与需——田间地头“看禾选种”

  初秋,走进孝感市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展示中心基地,稻穗弯腰,丰收在望。

  186个优质品种,宛如一场水稻“擂台赛”。据孝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林小冰介绍,每到成熟收获期,便组织种子供应商、家庭农场主、种粮大户、农技人员现场观摩,帮助农民“看禾选种”,服务企业“看禾订种”。

  近年来,大量农作物新品种经过审定进入市场。这些新品种有哪些特性,适宜在哪些地方种植,在不同地方种植的丰产性、抗逆性如何,农民头疼,企业也困惑。

  2017年,经孝感市政府批准,孝感市成立农作物品种试验示范展示中心,建设面积450余亩,累计投入资金600万元开展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在田管上实行标准化、数字化管理,实现多品种农作物在同等生态条件、同等耕作模式、同等技术要求下“同台竞技”,品种累计达700余个。

  林小冰说,过去种植户只能通过看标签判断种子优劣、听种子经销商“口若悬河”地介绍选择种子,用种风险大。“看禾选种”为农民认识新品种、交流种植技术打开了一扇窗,也为种子企业搭建了一个展示新成果的舞台。“客观公正地比较评判、优中选优,打通了良种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有效解决了供和需之间的矛盾问题。”

  近年来,孝感在作物不同生育期,组织现场推介观摩会,让新品种统一现场打擂,筛选出一批适合孝感生态环境的优良品种,累计带动良种示范推广面积200万亩,保障了农民的用种安全,也加速了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湖北以“战术组合”打赢种业翻身仗_fororder_02

李剑锋展示水稻新品种。

  谋求同与异——加快选育“专特精”

  以稻米为例,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由“吃饱”向“吃好、吃健康”转变,水稻育种专家除了追求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等共性外,还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培育出不同特性的水稻品种,丰富消费者选择。

  “看禾选种”现场,记者发现一种节水耐旱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叫7优370,由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与湖北大学联合选育。公司高管李剑锋介绍,用这种水稻加工出来的大米,煮饭香味浓郁,吃起来松软适口,餐厅、酒店比较青睐。近两年,该品种在湖北省正以每年近10万亩规模进行订单种植。

  黑米也能当主食。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团队带来的华墨香1号,现场蒸煮邀请参会代表品鉴。针对黑米的口感粗糙,该团队发掘蒸煮特性和适口性良好的黑米种质资源,应用基因组育种技术培育出优良黑米新品种,美味又营养,有望成为杂粮市场新宠。

  走俏东南亚市场的武汉大学“红莲型”杂交水稻新品种、散发爆米花清香的华香优228、从虾稻一号中“改香改糯”的新品种……现场设置不同专区,推介湖北省自主选育的高产优质稻、高档优质稻、特色香稻、粳稻、糯稻和虾稻品种,极大地满足了各地水稻生产需求。

  从育种源头起,打特色牌,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精准定位、精准发力。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肖长惜介绍,近年来,湖北省水稻新品种在产量、品质、抗性、熟期等性状上都有新突破,显著提高了湖北稻米品质。未来要进一步以生产和市场需要为导向,主攻“专特精”。

  畅通产与研——提质“从种子到筷子”全链条

  “E两优1453,审定编号2019011,选育单位:武汉隆福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轻扫试验田边的一块块指示牌,每个水稻品种的“前世今生”一目了然。

  记者发现,像E两优1453这样科企联合选育的新品种,占绝大多数。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良种联合攻关,成为业界共识。

  省农科院副院长游艾青介绍,近年来,该院围绕科企合作创新体制机制,牵头成立虾稻、再生稻、高档优质稻、甘薯、小麦等科企创新联合体,与企业联合开展不同形式的商业化育种合作。

  该院联合省内科研院所和企业,牵头组建“湖北省绿色优质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围绕绿色优质水稻全产业链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去年,该院联合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潜江市,培育的全国首个适用于稻虾共生模式的专用水稻品种“虾稻1号”,顺利通过审定。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下一步,省农科院将与中垦锦绣华农、中化MAP等企业合作,探索以“优质稻品种、高质量种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均质化供给、品牌化经营、产业链融通”为核心内容的优质稻品种品牌推广模式创新,全力打造虾稻1号全国优质种粮一体化标杆,打通“从种子到筷子”全链条,让好种子种出好大米、好大米卖出好价钱。

  省社科院农经所王薇薇表示,要依托洪山实验室、神农设施等科创平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资源集约、企业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彻底解决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问题。

湖北以“战术组合”打赢种业翻身仗_fororder_03

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现场展示企业自主选育的玉米新品种。

  审视长与短——扬比较优势,破发展瓶颈

  每一次绿色革命的突破,都源于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

  “湖广熟、天下足”,湖北省的淡水产品、油菜、茶叶、生猪、水稻等重要农产品,产量一直长期位于全国前五位。长期以来形成的产量大省,背后是优质种质资源的支撑。目前,省级以上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各类种质资源10万余份。

  宜昌市畜牧兽医中心主任沈洪学称,一些地方品种也蕴含独一无二的优异基因资源,值得挖掘利用。该市培育的“夷陵牛”“宜昌白山羊”“清平猪”“双莲鸡”,都是以本地特色品种为基础研发的新品种。该市民大农牧公司建成集种禽繁育孵化、养殖、屠宰加工、包装、冷藏、销售为一体的“双莲鸡”全产业链,年销售额达1.2亿元。

  今年5月,湖北省全面启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工作,涵盖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等三类种质资源,计划利用3年时间,摸清农业种质资源“家底”,确保种业翻身仗首仗全胜。

  重长远,扬优势,种业核心竞争力从何而来?

  会上,农业农村部门和种企表示,能不能创造一批有影响、有品质、有效益的新品种,加快突破并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育种关键技术,关键在于能否持续提高科技研发能力、联合攻关能力;能不能推进种业创新资源、技术和人才加速聚集,取决于企业有没有雄厚实力;能不能提升湖北种业的美誉度、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关键看各层面有没有品牌意识,“只埋头搞科研、不抬头看市场”万万不可。

  补短板,破瓶颈。种质普查、良种繁育、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等加速推进。

  收获的季节,湖北种业人满载希望再出发!(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汪彤 通讯员 张劲)

编辑:李燕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