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美丽的清江。(宜昌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9月1日12时,宜昌清江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显示,pH值7.7、溶解氧7.54毫克/升、氨氮0.052毫克/升、高锰酸盐指数0.92毫克/升,满足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水质为优。
不仅实时成绩优秀,清江“月考”更是全省夺魁。湖北7月省控点位水质排名显示,宜昌市清江大桥、恩施州清江桅杆坪两个点位,分列第一、第二。
不仅全省有名,更是全国拔萃。今年8月30日,生态环境部公示,清江等5个湖北水体,获评全国美丽河湖。
清江是发源于湖北省境内最大的长江支流,流经恩施州和宜昌市。如今的清江,人水和谐,诗意家园。
然而,在2016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清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防治被作为整改事项交办。
据介绍,清江不清,缘于一条鱼。1996年,清江流域的长阳县等地开始鼓励网箱养殖,“清江鱼”一时名声大噪,成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令人遗憾的是,饵料投放影响了清江水质。每逢季节更替,清江局部水体就出现明显的富营养化现象。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点名,壮士断腕,刻不容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整改工作,着力从法律、规划、机制、治理、修复等方面强化清江保护。
首当其冲,拆除网箱。
历时600余天,长阳清理7万多只网箱、千余个工作用房和500多艘渔船,140多万平方米的养殖设施全部清零。
宜都投入2亿元,于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了高坝洲库区86万平方米网箱清理工作,拆除围栏围网29处。
破而后立,源头治污。
“十三五”期间,中央、省、市、县累计投入29亿元,用于清江流域污染防治和修复;流域内所有污染企业“关改搬转”,重点企业实行总量与浓度双控;大力实施河流缓冲带建设,清江流域逐渐恢复土著生物。
两地携手,联防联控。
2019年,恩施州、宜昌市生态环境局签订《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信息共享机制》,标志着清江流域上下游协调机制建立迈出第一步,也为全省流域保护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同年,两地生态环境局首次开展流域联合检查,从利川清江源到宜都入江口,为后续综合执法奠定基础。
2020年1月1日起,清江有了“最强绿盾”——《湖北省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全域共护母亲河开启新征程。
今年5月,宜昌市生态环境局赴恩施州考察清江源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推动完善流域水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建立清江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
经过不懈努力,“十三五”期间,清江流域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流域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2020年,清江荣获省级幸福河湖示范称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通讯员 熊习岸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