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尽管施工难度大,烧钱又费神,荆楚大地仍频频上演桥梁转体——“乾坤大挪移”背后的另类账本
阅读提要
一座桥,分段建,然后转体合龙。近年来,荆楚大地频现桥梁做“体操”。深入探究发现,这是城市发展和路网日益变密的结果,也是考量时间、安全、拆迁等多种因素后的最经济选择。
又一座在建桥做“体操”,实施“空中转体”。
8月18日12时50分,地处武汉闹市的洪山区南湖地区建安街上,长133米、宽35米、重达1.4万吨的立交桥体徐徐逆时针“转身”,70分钟后桥体横跨京广铁路10股车道,与另一边的西主塔墩箱梁成功“牵手”。
此前一天,重1.2万吨的西主塔墩箱梁才刚刚转体105度到位。
与正常的建设流程不同,桥梁转体工序更多,技术难度大,需要更多的设备支撑,既“烧钱”也费神。那么,为何桥梁建设要频频“转体”呢?
频频上演“四两拨千斤”
建桥做“体操”,今年以来,这样的场景在湖北至少上演4次。
7月13日,襄阳东西轴线樊城段跨越焦柳铁路线的斜拉桥成功实现转体;6月16日,麻安高速麻城东段跨麻武铁路桥成功完成转体;1月19日,在孝感107国道跨京广铁路施工现场,2座各重达1.7万多吨的转体桥,历经1小时12分逆时针旋转92度,稳稳达到既定位置……
事实上,这些并不是博眼球的表演。桥梁转体,实因不得已而为之。有“转体桥专业户”之称的中铁大桥局七公司,近几年仅在武汉,就承接4场桥梁“体操”。该公司负责人王吉连分析,九省通衢的湖北,铁路网纵横交错,随着城市“骨架”舒展,城市环线、高速“四改八”等项目增多,建设桥梁及城市立交桥时,时常面临不得不“转体”的选择。
跨越重要交通线。随着公路网、铁路网的日益密织,互相跨越日渐频繁。这就带来了难以克服的难题:必须在不影响对方通行的前提下建桥跨越。对于跨铁路桥而言,铁路运输一日不可中断,施工期间即便漏下一块混凝土,对于疾驰而过的列车来说,也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穿越城市闹市区。眼下,城市中心城区特别是武汉这样的大都市,在建设高架桥缓解城市拥堵时,时常需要“螺蛳壳里做道场”——四周都是高楼大厦或其他重要基础设施,拆建代价高昂且费时费力。
眼下,湖北省桥梁转体施工技术不断提升、成熟。“桥梁转体,比亚酒旋转餐厅重百倍,奥妙就是小球铰转动大个子,四两拨千斤。”王吉连介绍,1.4万吨的庞然大物“转身”奥秘在桥墩下面。
记者看到时,离地面约四五米的地下,有一个直径八九米的转盘,下面有八组撑脚,保证桥梁的平衡,两边有对称的钢绞线。项目部总工陈刚比喻,里面就像“两个碗叠在一起”,支撑桥体万吨重量的同时,用牵引体系与转体钢球铰配合,像“转陀螺”一样,让桥身以每分钟1度多的速度转体。随着创新驱动,转体“球铰”技术不断突破,一次次降低摩擦系数,从几千吨到最重达五万吨的转体桥,都能“转得动,转得稳,转得准”。
“贵”有所值
据介绍,面对铁路“拦路虎”及闹市施工场地限制,桥梁“跨栏”还有几种办法:悬臂施工、架梁施工以及顶推法等,造价远低于转体施工,为何施工单位青睐转体桥呢?
建设者们其实有“盘算”。以建安街上跨铁路桥为例,转体所增加的费用约占工程总价格的3%左右,约为468万元。在陈刚看来,对于企业和城市而言,时间成本是重要的机会成本。“如果采取悬臂施工法,现场施工至少需要7个月,转体只需70分钟,时间就是金钱。”
还有看不见的安全成本。“干工程最忌讳交叉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有更大的经济损失。”陈刚说,如果采用架梁施工,需要让既有铁路线路长时间停运。而顶推法,则需有空旷的场地。在寸土寸金的武汉闹市,桥梁周边住宅楼密集,施工作业区域场地狭小,无法施展“拳脚”。
综合盘算,陈刚觉得,和传统的现浇施工方法相比,转体其实更经济。如果不采用转体,因既有铁路影响,会极大拖慢工期,极易发生事故,因此付出的成本、费用将会更高。桥梁转体施工在跨越既有线建设中能够安全快速施工,确保既有运输通道畅通,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虽然造价增加,但节约了大量时间,而节余的时间里可以承接新的工程。同时,此地周边的交通成本因立交桥提前贯通,大幅下降,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正外部性”——大桥局的这一选择,使得城市、附近企业及市民无需支付额外成本,就能获得额外的经济利益。
那么,做了“体操”的桥梁,通车后“筋骨”会不会松软?
陈刚介绍,转体建立在精确的计算基础之上,同时会有相关工程措施。比如桥墩球铰转盘处,完成转体后会用400立方米混凝土将其封死,现浇固定;桥面的拼接、合龙,也都有严格工艺要求,与一般大型桥梁一样,“转体”桥梁质量丝毫不差,寿命同样长达百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胡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