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交通先行。
沪蓉高速湖北段,横贯东西,沿线串起黄冈、武汉、天门、荆门、宜昌、恩施等地。
道路的延伸,盘活了当地的绿水青山,带火了沿途旅游经济,百姓在家门口乐享新生活。
沿着沪蓉高速,让我们一起打卡热门旅游小镇,感受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
湖北交投鄂东公司高速公路普法志愿者向往来司乘开展普法宣传。(通讯员 赵广亮 摄)
红安 红色旅游引来返乡潮
炎炎夏日挡不住游客的热情,红安县七里坪镇人流如织。
7月19日,“沿着高速看湖北”采访团在七里坪镇偶遇“走进红色美丽村庄”网络主题宣传采访团,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11家中央网络媒体记者的到来,让红色旅游名镇更加热闹。
来到七里坪镇,首先“打卡”长胜街。
这条长约600米、宽约7米的古街,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它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也是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红二十五军重建地、红二十八军整编地。
革命战争时期,长胜街硝烟弥漫,成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为后人留下近20处革命历史遗迹遗址,其中8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大别山区“红色第一街”。
位于长胜街上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内,湖北交投鄂东运营公司红安收费站正在开展“沿着高速学党史”活动。该站收费班长刘金伟绘声绘色宣讲《李先念无惧“连降六级”》红色经典故事,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聆听。
游客越来越多,街边店铺的生意也红火起来。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生意比以前更好一些。”红色旅游工艺品店老板方春荣说,2014年以前,古街上没什么人做生意,随着旅游的火爆,家家户户开店,“我们2017年回家,翻新老屋做生意,顺便带孙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来参观、学习的游客、党员一拨接一拨,我这民宿可是开对了。”长胜街一河之隔的华润小镇里,张家湾村村民张全松开心地说。张全松过去在宁波做生意,看中家乡的红色旅游资源,率先在村里发展民宿。“圆梦客栈”开张以来,供不应求,他又把露天游泳池旁边的房子改造成民宿,目前正在装修。
27岁的郑芬,是长胜街的讲解员。“今年河南、安徽的旅游团特别多,各地大学生开展暑期实践活动也多,最忙的时候,我们一天要讲8场。”郑芬坦言,工作虽辛苦,但价值感很强,“越来越多年轻人和我一样,选择回来建设家乡”。
“近几年,返乡的人确实多。”长胜街所在的红坪村村支书胡朝辉介绍,全村326户人家中,80%从事旅游相关行业,旺季的时候,餐饮住宿火爆,一房难求。
依托红色资源,坚持党建引领旅游发展,今年,七里坪镇党委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七里坪镇党委书记阮元兵表示,将以长胜街革命历史遗址群、希望小镇、中国革命第一法庭保护利用为龙头,依托八一村、盐店河村两个全国首批红色美丽试点村庄,全面打造红色教育示范点、红色研学基地,培育壮大红色产业,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推动老区高质量发展。
游客在天门皂市镇泉堰村大棚里采摘葡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天门 采摘乐带动百姓增收
7月20日,“沿着高速看湖北”采访团一下沪蓉高速天门北收费站,就来到了皂市镇泉堰村。
仲夏时节,草木葱茏,泉堰村显得分外宁静。走进村内,红花翠柳,碧波荡漾,一幢幢别致的小洋楼整齐排列,仿佛置身花园小区。
“环境这么美,怎么村里没什么人?”采访团成员道出疑惑。
“好多人都在对面的长寿山原村生态小镇打工呢。”泉堰村村支书白华平笑着回答。
跟随白华平的脚步,采访团穿过公路,步入鲜花拥簇的小径,“长寿山原村”特色牌楼映入眼帘。
生态小镇地理位置优越,107国道、213省道、沪蓉高速环绕,交通十分便利。小镇内,山水相间,风光秀美。
“从武汉东西湖出发,到我们这里,不到一个小时。”生态小镇负责人陈义兵介绍,项目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规划打造,占地5500亩,2017年对外营业,主打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一年四季都可采摘新鲜农产品,目前有桑葚、火龙果、草莓、圣女果等15大类45个品种。
不少游客在采摘大棚里摘葡萄、甜瓜。“他们这里的瓜特别好吃,又甜又脆。”专程从武汉赶来买甜瓜的吴女士说,别人家的甜瓜10元4斤,这里的15元一斤,贵是贵点,但吃得放心,还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
“我们和省农科院、荆州农科院、天门农科院开展合作,水果蔬菜都是有机、绿色、纯天然、无污染。”陈义兵说,生态小镇全靠顾客口口相传,回头客特别多,种植的500亩果蔬都不够采摘。
为了让游客留下来,生态小镇打造八栋木屋民宿,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配有彩虹滑道、蹦蹦床、水上自行车等设施的游乐园也在建设中,今年十一就能开园迎客。
项目的火爆带动周边农户就业。高峰期,有近百人在园区打工,大部分是老人,企业每年支付的工钱就达200多万元。
泉堰村68岁的方佑香两口子正在塘堰边割草。“我们年纪大了,出去打工没人要,在这里干活,一天挣18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用,一年可以挣5万多元。”提到手头的工作,方佑香十分满意。
方场村的姚想艾,今年71岁,也在园区干活。“天天有活干,天天有钱拿,一天8小时,一个月3000多元,又不累,太累我也干不了。”姚想艾感慨,以前压根没想到,70多岁还能在家门口上班。
白华平告诉采访团,仅泉堰村就向生态小镇流转土地500亩,70多人在小镇里打工,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该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宜居村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通往百里荒景区的普百公路蜿蜒秀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通讯员 焦国斌 袁平 摄)
宜昌 一个景区带火四十三个村
晚上6点,凉风阵阵。离宜昌市百里荒景区7公里处,一家名为山上人家的农家乐内,传出阵阵欢笑声。
一楼餐馆,已经坐满了10桌客人,老板闫凤娥笑着端茶递水,忙个不停。“7月份以来,每天能接待近30桌,都是到景区旅游避暑的客人。”闫凤娥曾是百里荒景区的导游,见游客逐年增多,便和家人开起了餐馆。后来,又将二楼、三楼改造成了民宿,还搞起了电商,销售土特产。近两年,生意十分火爆,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万元。
山上人家坐落在夷陵区通往百里荒景区的普百路上,这条长30多公里、宽7.5米的旅游公路沿线,兴起了100多家农家乐、民宿。他们做生意的对象,均是来景区的游客。
扬子山庄农家乐老板杨娟开了10年餐馆,百里荒没有火起来之前,一年的收入不足5万元。如今,年收入超过80万元。
百里荒,因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山楂树之恋》闻名全国。2013年,湖北百里荒旅游集团入主该景区,先后投资8亿元将其打造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借助海拔1200多米的避暑优势,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今年7月,宜昌市正式批复《宜昌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提出以百里荒景区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支撑,带动夷陵区、当阳市、远安县等地43个村9万多人增收。
“旅游带火了农家乐、民宿。”湖北百里荒旅游集团策划营销总监秦先寿介绍,公司联合各地政府,共同出资修建了通往宜昌城区、夷陵区、当阳市、远安县的4条旅游公路。目前,4条道路沿线已涌现出300多家农家乐、民宿,至少带动4000余人增收。
口袋鼓起来的还有周边的养殖户。在村民李伏全的家门口,一座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牛舍内,养了280头牛。“通过合作社,一年可以销售100多头。”李伏全笑着说。
他口中的合作社,是百里荒旅游集团旗下的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公司的带动和帮扶下,村民们纷纷养起了牛、羊、鸡、猪等,其中养牛2万多头,养羊3万多只,覆盖三地30多个村。
该合作社常务理事国朝民表示,公司实现保底收购政策,不仅满足了游客需求,还将生态牛羊销往全国各地,3000多农民受益。
一脚踏三县、一山入彩云、一路建示范。秦先寿表示,公司将继续加大投资建设,积极争创国家5A级景区,探索一条跨区域合作“旅游+”乡村振兴之路,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巴东 十万人吃上“茶叶饭”
7月19日下午5点,巴东县东瀼口镇羊乳山村茶农彭在怀,骑着摩托车来到湖北高行茶业有限公司,车上装着刚采摘的茶叶。
“60.1斤,共计180.3元。”彭在怀满脸笑容接过“茶钱”。他说,以前每年只采一季春茶,“五一”假期过后便外出打工了。今年,有企业收购夏秋茶,他在家门口能多干5个月。每个月不仅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还能照顾家人,一举多得。
不到4个小时,高行茶业公司就从茶农手中收购了2000斤茶叶,每斤均按3元价格支付。晚上8时,生产车间内灯火通明,摊青、揉捻、发酵、烘干、提香、分选等一道道工序都忙碌起来。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高行茶业公司发生。该公司董事长詹世春表示,投产3个多月,该公司已收购30万斤鲜叶,向茶农支付150多万元(每斤3-8元不等),加工生产了5万多斤夏秋红茶,带动了100多户茶农家门口增收。按照今年的订单,预计到9月底,还可收购近20万斤鲜叶。
巴东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徐红介绍,巴东是全国重点产茶县,现有茶叶种植面积20.1万亩,但绝大部分作为春茶采摘,进入5月份后,因无人收购夏秋茶,茶农纷纷外出务工。今年以来,该县将茶叶、柑橘、中药材列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三大主导产业,其中,明确提出延长茶叶的采摘时间,提升茶叶的“含金量”,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增收。
通过招商引资,詹世春从广东潮州来到了巴东,先是流转了1.2万亩土地,种植广东人喜欢喝的单丛茶。紧接着,又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高行茶业公司,加工夏秋红茶。当地党委政府为支持其快速投产,不仅帮忙招工,还免收公司加工厂房4年租金。
“企业投产后,带动效果十分明显。”徐红表示,为鼓励发展夏秋茶,巴东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奖补政策,如,支持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发展夏秋茶,每亩给予50%的资金补助;对为茶农提供技术服务的第三方社会组织,每亩奖励100元;对新建、改造的茶园基地,每亩奖励4100元。在政策的推动下,今年,巴东已经有5家企业开始加工生产夏秋茶,有效延长了茶叶采摘时间,带动了近千户茶农家门口增收。
据统计,巴东县鲜叶年产值达5亿元,种植、加工、销售等综合产值超过13亿元,全县10万人吃上“茶叶饭”。
湖北交投宜恩公司巴东北收费站负责人邓庆锋表示,沪蓉高速宜巴段2014年通车以来,该站的年车流量从20万辆增长到100万辆,翻了5倍。包括茶叶在内的大量农产品,沿着沪蓉高速运往全国各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小萍 雷闯 通讯员 周军 焦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