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自我管理成市民生活新风尚
来源:长江日报  |  2021-07-05 10:43:24

  原标题:院士领衔成立科普工作室 中小学健康教育全覆盖 健康自我管理成市民生活新风尚

健康自我管理成市民生活新风尚_fororder_01

小朋友们收到原创图画书——《童美安全好习惯图鉴》。 通讯员曾瑛 董诗晨 供图

  7月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医学会会长陈孝平携工作室专家团队到青山区新沟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群众面对面开展健康科普义诊、带教活动,并与社区青年医生展开对话。

  “我们今年还将组织100场各种形式的健康科普活动,把科普、义诊送到乡村、社区、学校、军营、敬老院等地。”武汉医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利用优质的专家资源优势,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通过义诊、科普的形式为市民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让大家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院士领衔开课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据统计,当天的科普、义诊活动汇集了十余家省、市三甲医院心血管科、皮肤病科、骨科、肝胆胰外科等专业,17位武汉地区的顶级专家为262位社区居民提供了诊疗服务。

  “大院士,小科普”,自去年8月陈孝平院士领衔成立科普工作室以来,在陈孝平院士的积极行动下,武汉地区91位医学大家迅速集结成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首批专家团队,其中不乏长江学者、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大家走进“健康科普云课堂”,向大众宣讲最权威最有效的健康科普知识。截至目前,“健康科普云课堂”已直播12期,特别对话2期,总观看人数达850万人次。

  谈及成立科普工作室的初衷,陈孝平表示,院士带头做科普,传授的医学知识有权威性,做出的科普行为有引领性,能更广泛、更全面地吸引更多不同专业的专家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中小学幼儿园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

  6月28日,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四小学举行了一场“无接触九眼位眼肌训练操”比赛,各班老师一边领操,一边提醒学生注意做操姿势,通过比赛促进、帮助孩子们养成爱眼、护眼好习惯。

  记者了解到,眼保健只是中小学健康教育的一部分。自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武汉市切实推进学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教育。武汉市各中小学、幼儿园每月都会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主题的健康教育课,内容涵盖卫生习惯、防火防灾常识、紧急救护等,并利用班会、宣传栏、黑板报等方式进行普及宣传。

  武汉市教科院体卫艺科负责人说,目前,武汉市中小学、幼儿园健康教育课堂已全面落实,开课率已达100%。接下来还将在高中全面推进健康教育,并持续推动各校校长、教师健康教育理念的转变,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多学科的融合,让健康教育融入日常。

  养成“小习惯”才能保证“大健康”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武汉市爱卫办相关负责人认为,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少数市民随地乱吐痰、禁烟场所吸烟等不卫生习惯难以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与缺乏健康意识有关系,“做好健康教育,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

  武汉医学会是全市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市各大医疗机构通过义诊、科普讲座、趣味健教知识竞赛、集中社会宣传等形式,围绕当下最热门的话题,邀请相关领域权威专家,走进学校、企业、社区、乡村等地,传播最权威、科学的健康知识,提高市民的健康管理意识。此外,社区、医院、企事业单位、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健康教育宣传栏,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市民养成良好的健康卫生习惯。

  做好“小习惯”才能保证“大健康”。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坚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勤洗手、多通风、遵守“一米线”、接种流感疫苗等健康新风尚在武汉越来越流行。(长江日报记者王恺凝 刘嘉 见习记者胡慧怡 通讯员曾瑛 董诗晨)

编辑:李燕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