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岸区高质量推进长江禁捕工作
来源:湖北日报  |  2021-04-27 10:01:34

  原标题:确保长江江岸段重点水域“四无四清”——江岸区高质量推进长江禁捕工作

武汉江岸区高质量推进长江禁捕工作_fororder_01

4月20日,江岸区组织联合执法行动,巡查长江江岸段,确保重点水域“四无四清”。

  为全局计、为子孙谋。实施长江流域禁捕,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江岸区拥有17.5公里的长江岸线,曾是武汉市渔船数量最多的中心城区。为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江岸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与武汉市作风巡查第一组形成合力,全力推进禁捕退捕工作,确保高质量打赢长江禁捕退捕硬仗。

  “一户一策”制定退捕措施

  据统计,在长江江岸段水域,有持证捕捞渔船14艘、辅助用船9艘、居家渔船3艘,兼业渔民22人。江岸区认真开展渔民身份识别,做到每船必查、每证必核、每户必验,精准建立档案。掌握了解渔民的家庭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特别是对长期在江上生活,以船为家的渔民,如何离船上岸,落实住房补贴等进行专项协调,根据每户的不同情况制定详细的“一户一策”退捕措施,做到基数准,问题清,措施实,保障稳。

  目前,江岸区已全部收回渔船的《内陆渔业船舶证书》,对归集的渔船和居家渔船全部拆解。分批次对已上交内陆渔业船舶证书、捕捞渔船、网具和辅助用船的渔民及时兑付补偿资金,完成辖区渔民适龄劳动力全就业。

  “长江养育了我,现在应该由我们回馈长江。”渔民李建平曾以船为家。在江岸区大力宣传禁捕退捕政策后,李建平主动投身到禁捕退捕工作中,变身为巡江护渔卫士。

  重点水域加强监管执法

  “春季是钓鱼高峰期,我们要重点防止用多杆、多钩、筏钓、锚钩、探鱼设备等违规垂钓行为。”4月20日,长江江岸段水域,江岸区水政执法船缓缓行驶。甲板上,监管执法人员正手持望远镜,严密注视两岸。

  这次联合执法行动,由江岸区禁捕办牵头,有来自水务、城管、环保、水上公安、区公安分局、丹水池街道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参与。从上午9时至中午11时,一行人乘船从武汉市水政码头出发,巡查至长江江岸段与黄陂段的交界处——新河口,往返距离28公里。在重点点位,执法人员还上岸巡查,确保监管到位。

  江岸区相关负责人说,从去年开始,这种多部门大型联合执法行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跨部门小型综合性巡查则每天进行。江岸区通过联合巡江、上岸检查等方式,对辖区长江重点水域进行日常及专项行动,确保实现长江流域江岸段重点水域“四无四清”,即无捕捞渔船、无捕捞网具、无捕捞渔民、无捕捞生产,实现清船、清网、清江、清湖的目标。针对可能出现的非法捕捞现象,江岸区保持高压态势,广泛宣传非法捕捞的危害和后果,多次组织联合清江执法行动。此外,大力斩断非法地下产业链条,对收购、加工、销售、利用非法渔获物等行为严厉打击。此外,江岸区在全区上下掀起“学习禁渔令,保护母亲河”的高潮。制作“保护母亲河,禁捕在行动”宣传片,在多处商业体循环播放;在沿江重点点位悬挂宣传标语,不断扩大公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各方力量聚指成拳长效监管

  长江禁捕退捕,要退得出、禁得住,还要管得好、管得久。“就在我们进行联合执法的同时,江岸区的常态化巡查也在进行。”江岸区相关负责人说,江岸区根据一元、四唯、永清、二七、丹水池、后湖、谌家矶、塔子湖等八个街道的管辖范围,对长江江岸段进行网格划分,对整个长江江岸段及通江支流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24小时不间断巡查。

  巡查中一旦发现非法、违规捕捞行为,及时报告区禁捕办,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针对日常巡查发现的复杂问题,江岸区及时进行通报和综合研判,寻找解决方案。围绕禁捕退捕,江岸区正加快建立一系列长效监管机制。

  目前,江岸区城管无人机中队已加入综合巡查,江岸区还计划运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统一指挥平台,建立科技化监管机制,进一步优化监管效果。此外,江岸区建立渔民信息追踪机制,各街道、相关部门对“洗脚上岸”的渔民,在“医食住保”方面的情况,予以追踪关注。

  为确保长效监管机制落到实处、不打折扣,江岸区建立全程监督机制,武汉市作风巡查第一组和江岸区纪委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多种渠道指导督办禁捕退捕工作。(孙薇 刘培 廖志)

编辑:李燕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