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争当新沿海 “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
来源:湖北日报  |  2021-04-08 09:52:19

大武汉争当新沿海 “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_fororder_01

2020年9月30日上午,武汉至亚的斯亚贝巴国际货运航线的首个航班从天河机场起飞,飞往埃塞俄比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通讯员 盛鹏 摄)

大武汉争当新沿海 “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_fororder_02

1月26日,满载通信产品的中欧班列从武汉开往波兰罗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通讯员 王遥遥 摄)

大武汉争当新沿海 “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_fororder_03

2020年6月4日,长江武汉段水域,一艘满载商品车的滚装船破浪前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摄)

大武汉争当新沿海 “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_fororder_04

2020年9月28日,武汉铁路部门启动“十一”黄金周客运。当天,百名志愿者在武汉火车站欢迎全国各地旅客“坐高铁游湖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勇 摄)

  “天河机场跨境电商产业强势崛起,主要得益于多条国际货运航线的恢复和开通。”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

  重塑大交通格局,是武汉加快疫后重振、重塑城市形象、再回全球产业链的先决条件。

  2020年5月9日,武汉至日本集装箱江海直航航线复航,长江中上游第一条国际水运航线焕发新生机;同一天,满载物资的汉欧班列驶向塞尔维亚,这是中欧班列发出的首趟防疫物资专列;2020年5月10日,天河机场复航后开行首条国际定期货运航线……重启后的武汉交通,频频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善作善为、奋发有为的大武汉,瞄准新发展格局下的“新沿海”目标阔步前行。

  开行量是去年同期2倍 中欧班列为全球抗疫注入“武汉力量”

  4月3日5时26分,风笛一声长鸣,编组50辆、满载500余吨武汉及湖北地区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配件、通讯产品、衣服鞋帽、防疫物资等的X8015次列车,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汉西车务段吴家山站开出,经汉丹线、焦柳线运行,由阿拉山口出境,驶往德国杜伊斯堡。

  这是吴家山站本月开出的第二列中欧班列,也是2021年开出的第38列中欧班列。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武汉)的开行数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是2020年同期的2倍。

  火热的开行态势,彰显中欧班列(武汉)的勃勃生机。

  2020年3月28日恢复常态化运营以来,首趟防疫物资专列、首趟国际邮件专列、首趟对接江海直达班轮的铁水联运专列、首趟“中国信科”专列相继从武汉出发前往欧洲,中欧班列(武汉)成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欧亚贸易以及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为紧密的运输大通道。

  统计显示,2020年,中欧班列(武汉)共开行215列。一趟趟满载希望的班列,不仅为武汉及周边地区生产的防疫物资等商品出口欧洲提供渠道,助力武汉、湖北加速疫后重振,也为中国积极助力全球抗疫贡献湖北和武汉力量。

  武汉汉欧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班列计划往返开行400列,为把武汉建设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际枢纽和链接平台作出更大贡献。

  3月8日,为期40天的春运结束。疫后首个春运,格外引人关注。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春运期间,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共发送旅客1085万人次,是2019年同期的46%;运输电煤、钢材、粮食等民生物资901.3万吨,同比增长18.3%。

  “虽然铁路客运降幅超过50%,但从全国人民助力疫情防控、主动‘就地过年’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数据已属不易,铁路货运增幅超过两位数,则说明经济发展呈现向好态势。”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省“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秦尊文认为,武汉正逐步恢复“九省通衢”的荣光。

  “十三五”收官之年稳住发展底盘,“十四五”开局之年瞄准更高目标。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武汉将制定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天河机场第三跑道、武天高速、双柳长江大桥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助力武汉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一季度比2019年同期增长61% 中部地区枢纽港乘风破浪

  3月31日,武汉新港管委会传来好消息,武汉港一季度累计完成63.34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85%,比2019年同期增长61%。

  武汉新港是武汉构建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一环,也是武汉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抓手。

  疫情期间,阳逻集装箱码头被指定为“防疫物资接收港”,共转运各类物资1044万吨,防疫物资近3万吨,有力支援了武汉医疗和民生物资保障。

  武汉“重启”后,航运经济加速复苏。2020年6月,武汉港疫后单月集装箱吞吐量首超2019年同期,增长6.14%。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武汉新港制定了更宏伟的发展蓝图。

  2020年7月,省委做出“发展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现代物流业,将武汉新港打造成为中部地区枢纽港”的重大部署。武汉市提出:至2023年,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0万标箱,至2025年,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0万标箱。

  武汉新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锚定500万标箱目标,“十四五”期间,武汉新港将高水平建设武汉航运中心、全力打造中部地区枢纽港,让黄金水道成色更足。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武汉港的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加速推进。

  去年8月1日,武汉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二期项目正式开工,建成达产后,武汉铁水联运作业能力将由目前10万标箱提升至50万标箱,成为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铁水联运枢纽。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93.3万标箱,同比增长14.4%,为近三年最高增幅,继续保持并扩大在长江中上游领先地位。2021年,武汉港计划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6万标箱,同比增长12%;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完成进出口货值27亿美元,同比增长21%;武汉航运交易所完成交易额78亿元,同比增长2.76%。

  前三月总量超过去年全年 1200万票跨境电商货物畅连世界

  胡婧是湖北机场集团航空物流公司国际业务室分队长,主要负责协调进出口货物抵达机场后的入库工作。

  疫情期间,全球各地的援汉医疗物资汇聚到天河机场。7×24小时坚守岗位,成了胡婧的日常。

  特殊时期,确保人员安全抵离、物资高效分发,天河机场责无旁贷。疫后重振阶段,航空运输兵不解甲再出发。

  受疫情影响,航空客运市场一度遇冷。然而航空货运却异军突起,成为天河机场里最繁忙的业务区域之一。

  “疫情发生后,仓储系统经常处于‘爆仓’状态。”胡婧说,面积仅有1.1万平方米的C3库房,早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今年1月29日,面积达5.2万平方米的C4库房正式投用,大大缓解了“爆仓”的窘境,货物周转效率明显提高。

  货物周转更快了,天河机场的硬件设施也在不断提升。机场北角的一片空地上,正在扩建货机停机坪,计划新增的5个E类机位将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

  航线不断稳定和拓展,是推动货运业务发展的“底气”。

  2020年,湖北机场集团国际货运通航点已达36个,先后恢复及开通武汉至美国芝加哥、美国洛杉矶、比利时列日、德国法兰克福等城市的全货运洲际航线,以及武汉至新加坡、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改货”货运定期航线。

  2021年前3个月,湖北机场集团完成国际货邮吞吐量近3万吨。值得注意的是,跨境电商进出口票数突破1200万票,超出2020年全年总量。

  2019年4月28日,天河机场启用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跨境电商产业正式起步。2019年,天河机场跨境电商进出口货物总量为158万票。2020年,累计完成936万票。“天河机场跨境电商产业强势崛起,主要得益于多条国际货运航线的恢复和开通。”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天河机场不断精简跨境电商货物作业及通关流程,优化电商货物查验方式,实现货物即到即办。探索B2B出口,创新陆运中转、多式联运等业务模式,实现货物即发即走。“跨境电商飞速发展离不开武汉海关大力支持,海关全面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实现货物即到即查等措施,提高企业通关效率。”湖北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说,武汉天河机场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还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为企服务能力。

  武汉交通2020年的“六线作战”

  守好疫情防控运输生命线

  组织3万台车辆,服务290万人次出行,运输1000万吨物资,保障城市运转。

  把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安全线

  有力有序恢复公共交通,新开2条地铁线路,公共交通客流稳步回升;严格防范疫情输入,做到“闭环管理、人物同防”。

  画好经济社会建设逆势增长线

  全年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投资444.9亿元,仅用8个月的时间,实现了全年同比11%的增长率。武汉四环线画圆、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开建。

  接好国际大通道联通线

  新开通、恢复30条国际及地区航线;新开辟2条国际铁路货运线路;开通直达日本的近洋航线,集装箱吞吐量达196.4万标箱,创历史新高。

  夯实经济发展支撑线

  推动出台市级物流降本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武汉社会物流成本水平继续保持全国优势。

  抓好公共服务保障线

  深化“四办”改革,在2019年度武汉优化营商环境考核中排名居前。洗舱站、溢油库等设施建成投运,全面完成环保督察任务。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运涛 李源 通讯员 吕作武 黎云 杨永勇)

编辑:李燕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