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火眼金睛”看护4.4万亩山林——记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五峰县水浕寺村护林组组长陈刚
陈刚(左)与专家一起研究古树保护。
阅读提要
近日,中央宣传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了20名“最美生态护林员”的先进事迹。湖北省五峰县五峰镇水浕寺村生态护林组组长陈刚名列其中。
地处鄂西南边陲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群山连绵,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峰县坚持生态立县,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绿色发展之路。
守护绿水青山的,有一群生态护林员,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行走在崇山峻岭中,成为一道“最美”风景。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陈刚,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
虽然还是早春,走进大山深处,座座山岭、片片峡谷已染新绿。经过隆冬的洗礼,那淡淡的绿让人陶醉。
在五峰县五峰镇狮子垴和白溢寨两山之间的峡谷上,有一个秀美山村——水浕寺村。全村37.2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55800亩),山林就有4.4万亩。村里起初有9个护林员,去年扩大到34人。
3月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见到陈刚,是在白溢寨半山腰的乡村公路上,他刚巡完山准备回家。
记者与陈刚攀谈起来。
陈刚今年45岁,腿有残疾。2017年,他开始守护5000多亩山林。目前,他担任水浕寺村生态护林组组长。
水浕寺村山大人稀,境内有40多座山峰,峰峰相连,海拔2300米的狮子垴是境内最高的山峰,被誉为五峰的小“西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刚守护着狮子垴周边7座山林。
每逢巡山,镰刀、手套、头盔、摩托是陈刚必备工具。早上8时,他吃完早餐就上山,下午二三点下山。
“现在,乡村公路已经四通八达了,但我们村还有几个特别的地方,到现在还是要靠走。”陈刚说,上山时,全部是羊肠小道,有些地方还要爬。“每月平均有23天在巡山的路上,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
精心看护好每一棵树
防火,防偷伐,还要防病虫害,作为一名生态护林员,看似简单,实际还需要火眼金睛。
水浕寺村境内大部分是天然林,这些天然林中夹杂着松树。2018年末,一次日常巡护中,陈刚在万绿丛中发现有疑似松材线虫病枯死松树。他知道,不迅速处置这棵病树,将危害这片山林。他立即向镇林业管理站报告,五峰县林业局防治专家杨志带着科技人员赶赴现场,及时进行了处置。
事后,陈刚迅速组织护林员对全村4.4万亩天然林进行地毯式排查,将排查出来的枯死松树一一登记编号,及时上报,为全县防治松材线虫病提供了第一手详实资料。排查完后,他又参与到由林业部门组织的枯死松树除治工作,对所登记的枯死松树逐一砍伐、烧毁、清除,切断传染源,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的蔓延。
靠山吃山。过去,老百姓认为砍一两棵树不是大事,挖树桩、做盆景。陈刚重点关注村内极个别农户的动向,一旦发现砍伐树木等行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极力劝阻。
每年春节假期、清明节、森林防火期,都是森林火灾易发期,陈刚更不能有丝毫疏忽,总是做好防范工作。
生态护林员,既是山林的守护神,也是政策的宣讲员。他不仅自己宣讲《森林法》,还会找到村里有名望的老人,请他们做好宣传。
守住青山,甜了日子
“生态立县,走绿色发展之路”。这是五峰县经济社会发展确定的战略决策。
“好山好水,大家都愿意来旅游。”何克让是五峰县公路局驻水浕寺村第一书记,看到耸立的座座山峰,他意识到生态是水浕寺村最大的财富,发展旅游与第三产业是一条好路。
何克让找到陈刚,叮嘱他带领生态护林员守护好青山。
陈刚和他的生态护林队,不仅守护了这片青山,还与其他护林员一起上山栽树造林。在他的影响下,村里公路沿线、房前房后种植了2.5万多株紫薇、红花玉兰、杉木、核桃等林木,形成了一道靓丽的绿色风景线,绿水青山也变成了惠及子孙的“聚宝盆”和“绿色银行”。一到旅游季节,武汉、宜昌等不少远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带红了当地的农家乐与民宿。
初步估计,村里这一大片山林每年可以产生78万吨氧气,吸收二氧化碳107万吨,消除粉尘9.4万吨,生态价值明显。
守住青山,富了口袋,甜了日子。水浕寺村的绿色发展是五峰全县的缩影。
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五峰县委书记陈华称,五峰县森林覆盖率达82%,居全省首位,全县正加快构建“生态农业+文化旅游+飞地经济”现代生态经济体系,着力提升茶叶、中药材、中蜂、绿色菜园、精品果园、特色花园、生态养殖园“一茶两中四园”特色产业,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通讯员 赵辉 王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