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代表委员热议“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破题开篇”马蹄疾
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科学谋划了“十四五”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高质量发展路径。
开局之年,如何破难局、开新局?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副市长 张文彤
全面提升能级,把“一主”做优做强
“‘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是省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殷殷嘱托,科学把握发展规律,推进现代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作出的必然选择。”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副市长张文彤说,“‘一主引领’既是对武汉发展的肯定,更是一种对武汉未来的期望。”
一主引领,首先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要不断提高对外交通水平。加快打造天河机场成为国际门户机场,加快推进鄂州花湖机场建设,打造客、货“双枢纽”;推进沿江高铁等项目建设,构建以武汉为核心的超“米”字交通网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为主轴的水运体系,将武汉建设成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以更完备的对外交通体系,支撑武汉乃至湖北在更大区域的地位和作用。
要加快环+放射立体路网体系建设,形成“1+8+外围”城市快速路、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实现省域及武汉城市圈的互联互通。
一主引领,还要做优主城,做强四副。
主城区要向优质层面提档升级,必须进一步做大经济实力、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提升设施水平、提高更新迭代的超前能力;打造“两江四岸、龟蛇锁江”的城市核心区和城市意象,提升城市各中心区的可识别度;推动光谷副城、车谷副城、临空经济区副城、长江新区副城高质量发展,形成“四副”联动的强有力新增长极。
“目前,武汉市经济总量接近1.6万亿元,光谷副城今年能突破2000亿元。如果四个‘副城’都能达到光谷的经济体量,以发展眼光看,将会再造一个武汉。”张文彤说。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 亢德芝
构建“一核一廊三轴”同城化发展格局
“要进一步强化武汉‘一主引领’龙头作用,推进武汉城市圈空间协同发展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构建圈层化、特色化的区域功能布局,促进功能协作。”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亢德芝说。
武汉要坚持双向互动、融通发展,充分发挥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她建议,加快大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增强武汉能级与辐射力。以1小时交通通勤圈为基础,构建“一核一廊三轴”的空间结构:“一核”以武汉为核心;“一廊”以武鄂黄黄城镇走廊为重点,发挥光谷、长江新区带动作用,联动鄂州、黄石、黄冈,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职能和“国之重器”的空间载体;“三轴”以武仙、汉孝、武咸三条城镇轴为支撑,发挥车谷、临空经济区等带动作用,联动仙桃、孝感、咸宁等地区,打造先进制造、枢纽经济、健康休闲的空间载体。通过构建“一核一廊三轴”,形成同城化发展格局。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分层施策,构建支撑区域空间格局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差异化交通制式,支撑各圈层的交通需求,武汉市域以城市轨道为主,大武汉都市圈以市郊铁路和城际铁路为主。
在完善城市功能上,推进武汉城市圈空间协同发展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大武汉都市圈是区域人口集聚、空间紧密一体、功能协作发展的核心地区,与核心城区共同承担国家中心城市核心职能;外围地区根据差异化的资源特色,承担功能疏解,引导特色化功能发展。”亢德芝说。
全国人大代表、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 张家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迹 摄)
扛起四个责任,带动打造四翼
作为南部列阵重要引擎,宜昌肩负省委赋予的“扛起四个责任、带动打造四翼”重大使命,带头落实区域发展布局“破题开篇”要求,更好助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湖北大局。
“区域发展布局的优化,要在形态上成型、功能上成熟、运行上成势,最根本的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国人大代表、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说,宜昌将聚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目标定位,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奋力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教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城市能级,从而发挥对“南翼”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
在做实“破题开篇”之举上,张家胜介绍,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上,宜昌今年将重点推动沿江高铁荆宜段、宜来高速等项目建设,加快襄宜、宜渝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呼南高铁宜昌至常德石门段规划获批,加快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在产业发展互促互补上,将携手共建“宜荆荆”磷化工产业,合力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上,将持续强化长江、清江、沮漳河等流域生态治理;在要素资源融合共享上,推动建立安全、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区域性金融服务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黄冈市委副书记、市长 邱丽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迹 摄)
精准对接武汉“五个中心”建设
“围绕发展目标和区域发展布局,黄冈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建设‘一极两区三城’的发展定位。”全国人大代表、黄冈市委副书记、市长邱丽新说,将精准对接武汉“五个中心”建设,深化交通一体、产业协作、市场联动、科创协同、功能互补,打造同城化发展先行区。
融入武汉城市圈,黄冈今年有何具体举措?邱丽新表示,在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重大项目建设上,总投资103亿元的黄冈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已启动建设,总投资129亿元的燕矶长江大桥、总投资45亿元的顺丰货运机场培训中心、生活配套中心均已开工建设。
“为全面融入大武汉,我们还启动实施互联互通、临港经济、光谷科创大走廊、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平台等一批重大项目,必将加快黄冈与武汉产业配套、协同发展,更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邱丽新说。
全国人大代表、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远鹤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迹 摄)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
“‘十四五’时期,咸宁市将推动武咸两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全方位融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把咸宁打造成为武汉重要的功能拓展区。”全国人大代表、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表示。
王远鹤介绍,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咸宁今年将加快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咸宁段建设,加快打通武咸快速通道,推动武咸城铁向南延伸,并入国家铁路骨干网。
在产业对接上,积极推进光谷科创大走廊咸宁功能区建设,推动形成企业总部、研发设计在武汉,生产基地、配套服务在咸宁的发展模式。
在生态环境保护上,持续加强长江、斧头湖、梁子湖等跨区域水体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密切合作。
他建议,健全武汉城市圈联合招商、飞地经济、园区共建、平台共享、人才共用、利益共享等机制,加快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大力推动教育、医疗、社保、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密切合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王婧 见习记者 金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