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提升开放水平,支持武汉建设国际交往中心
去年9月,武汉至首尔国际定期客运航线开通。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8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表示,武汉致力于打造新发展格局重要枢纽,需要在不断激发内需潜力和市场活力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消费市场,稳步提升开放水平,“我们很看好、同时也大力支持武汉建设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国际交往中心”。
■ “武汉提出这个城市梦想,很有远见卓识”
一座城市,为什么要强调“开放”?为什么要把建设国际交往中心作为自己的目标?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公司董事长安庭觉得,武汉提出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梦想,很有胆识,很有远见卓识。
他认为,一座伟大的城市,必须不甘人后,勇敢站到国际舞台的中心,接受全世界目光的检视。一座有追求的城市,一定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从而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不断磨练和提升自己的本领。只有不断强化国际交往,增多国际交流,这座城市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主动从全球各地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实行高附加值组合,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占据主动。
“你如果成为了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影响力自然上去了,你才能提升在全国全球的经济社会地位。”
安庭透露,武汉是他很喜欢的城市,武汉历史悠久、楚文化独树一帜,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武汉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具有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优势,未来将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也许因为自己是从事文化产业,他认为武汉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应在文化领域多所开掘,要重视文化创意,发掘更多创意者;要注重科技引领,促进5G技术进入音乐、动漫、影视、游戏、演艺等文化产业领域;再就是大力开掘旅游业,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加上新兴的“商、养、学、闲、情、奇”,文旅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我们一定要重视城市文化的价值,只有寻求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带来城市气韵的根本跃升。”
■ 武汉已经很有“国际范儿”,未来发展无限可能
“她是一座非常重要的中国特大城市,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是她必然的使命!”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文化学者张颐武8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表示,武汉充满生机,未来发展无限可能。
去年9月,张颐武曾参加全国政协的视察团来到武汉,感受到武汉疫后振兴的生机和活力。此后,他又多次到武汉出差。“我每次到武汉,都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投资环境、发展空间、历史文化积淀、市民精神面貌,既有国际化的视野,又有非常生活化的传统文化,这是一座非常吸引人的城市,具有海纳百川、非常开阔的胸怀,创建国际交往中心,武汉具有非常好的条件和基础。”
“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武汉已经准备好了。”他说,武汉其实有非常好的条件,正处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间。“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本身历史文化资源也非常悠久。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可以让全球的公众对武汉超越原有印象,更好地了解和分享武汉的生活与文化。”
张颐武建议,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武汉仍需要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不断吸引国际一流的人才,集聚新兴产业,形成有全球影响力的集聚力和发散力,集聚全球的人才、投资和资源,让武汉的发展变成中国发展乃至全球发展中一个关键的节点,既发挥出它原有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作用,具有文化的传承力,另一方面也在未来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较大的提升。
■ 经历了2020年的武汉,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
尽管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武汉对外开放却没有止步不前。记者获悉,去年武汉连续举办了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华中国际车展、亚布力论坛、中国品牌节年会、中国北斗应用大会、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全球资本大会、第20届华创会等一系列重大会展活动。
放眼世界,广交伙伴。去年8月,全国对外友协批复同意武汉市与比利时列日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两城市正式结好后,武汉友好城市总数达29个,友好交流城市总数达84个。
因华创会“牵线”而扎根武汉,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锐科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闫大鹏对武汉各类国际交流活动格外关注。作为海归人才,闫大鹏认为,武汉提出建设国际交往中心,要在更大广度、深度上开展国际经贸文化交流,促进人才引进,为武汉创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前不久,闫大鹏刚刚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他感慨地表示,湖北武汉高度重视人才引进,海外人才来汉就业渠道畅通,相关做法可在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过程中深化。
他建议,武汉“开门办大事”要更加注重效果。在组织举办国际性交流活动方面,应突出武汉特色,可重点举办推介武汉的自然旅游、历史人文等资源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在激光科技、汽车制造等武汉有优势的产业项目上与国际交流合作,注重各类国际活动的针对性,明确定位,力争取得实质性成果。
■ 建设“国际交往中心”不只是社会礼仪需求,更是城市发展和民生福祉所系
去年11月底,由武汉市政府主办,卓尔控股、汉口北集团承办的2020武汉数字贸易大会、第十一届中国武汉(汉口北)商品交易会成功在汉举行,38个国家客商代表现场参会,15个国家及地区代表通过线上形式参会。线上线下交易金额达3561亿元。
“这个活动,是一场经贸活动,更是一场国际交往活动。”全国人大代表、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表示,举办这次活动有力促进了武汉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标杆城市的步伐。
下一步,“我们要扩大武汉数字贸易各领域开放,依托卓尔智联打造的卓尔购全球数字贸易平台,为全国产业互联网平台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集采、金融、物流、仓储等综合服务”。
“积极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很符合武汉当下的发展实际。” 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自明表示,武汉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初步具备国际交通枢纽的雏形,全国各地的货物可以方便地在武汉对外集散,航空可直达五大洲,中欧班列五线并行,武汉直航日本班轮化运行,还开辟了日本—武汉—欧洲的铁水联运大通道。
刘自明表示,当前武汉被纳入了“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城市”,未来将构建武汉城市圈1小时通勤、长江中游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综合交通网,加快建设航空客货双枢纽、铁路综合节点性枢纽,这些都让武汉在硬件上具备成为国际交往中心的条件。
武汉拥有众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著名设计院,每年都会举办大量的科技交流活动,包括很多国际性交流活动,吸引大量国外科技专家前来。刘自明说,事实上,武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一个中外知名的国际交往中心,“今后我们就是要更加明确行进的方向,在更高水平层次上建设好这个中心。说到底,大力促进国际交往不仅仅是社会礼仪上的需求,它对城市经济民生的促进切实可见,对于提升城市地位、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民生福祉都有极大作用”。
■ 营造“类海外”环境,让每位打交道的朋友充满温馨体验
武汉建设国际交往中心,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目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党委书记范秉衡强调,接下来是要贯彻落实。像中法生态示范城、汉阳龟北片国际文化交往中心一类的项目建设,“友城常青”“家在武汉”一类的重要工程,都要扎实推进,要在这座城市营造“类海外”工作生活环境。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法生态城作为中法两国合作的重点项目,建议加快推进建设,一方面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新基建5G建设;另一方面还要做好产业项目招商、完善区域发展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产业项目落户。”范秉衡说。
对于中法生态城建设,他建议积极探索实践“5G+工业互联网”,提升产业融合创新水平。中国的5G网络建设水平保持世界领先,武汉应该围绕新技术融合趋势,择优遴选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发展一批重点行业、区域平台。
他认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建设有分量的国际交往中心,一定要全方位提升城市软环境水平,增强城市文化内涵和吸引力,让每位与武汉打交道的朋友,让那些留在武汉工作生活的外地朋友,都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充满温馨体验。
“对于‘交往’这个词,我们要有更深刻的理解。”他说。(长江日报记者柯立 宋磊 王谦 吴曈 陶常宁 通讯员郭元芳 统筹:刘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