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位代表畅谈美丽乡村建设——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美丽乡愁
1月23日,湖北日报全媒体访谈间,省人大代表田洪光(左二)、省人大代表葛天才(左三)、省人大代表许江(右一)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访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嘉宾名片
省人大代表、英山县委副书记、县长 田洪光
省人大代表、武汉市黄陂区杜堂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葛天才
省人大代表、武汉阅景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江
家乡有少年时代美好的记忆,有着挥之不去的乡愁与亲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新时期的美丽乡村建设,有哪些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1月23日,田洪光、葛天才、许江三位代表走进驻地湖北日报全媒体访谈间,讲述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故事。
“赚农民的钱不算本事,帮农民赚到钱才是真本事”
“每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台大巴车,开到英山一个叫神峰山庄的地方,知道是干什么吗?可不仅仅是旅游。”田洪光和大家分享神峰山庄“庄主”的故事时卖了个关子。
2012年,在北京做生意的闻彬军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回乡创业,建起神峰山庄第一个生态农业基地。经过多年发展,闻彬军在武汉三镇街头,陆续开了28个生态农产品直营店。
“农产品最怕天灾受损,怕滞销,直营店营销模式新,采取会员制,能准确知道每天需要多少产品,科学合理搭配,及时送到武汉。”田洪光说。
生态农产品受欢迎,闻彬军又想出新招,将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组织顾客观光旅游。
“让游客亲眼看看,神峰山庄的菜是怎么种的,猪是怎么养的,菜是什么味道。”田洪光说。
七年来,神峰山庄已发展到36个种植基地、76个养殖基地、76个农乐园店,带动英山县及周边7万农民增收脱贫。2018年,闻彬军获得“全囯脱贫攻坚奖奉献奖”。
“闻彬军说,赚农民的钱不算本事,帮农民赚到钱才是真本事。”田洪光说,这是闻彬军对乡亲们的承诺,也是英山县“能人回乡”带领乡亲脱贫的经验做法。
2019年4月,英山县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顺利摘帽。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开始。
曾经的顾虑变收获,“幺爹”笑了
“我们村的‘幺爹’快80岁了,现在还每天兴致勃勃地在景区上班!”葛天才向大家展示“幺爹”葛位利满脸堆笑的照片。
杜堂村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道,因为距离市区远、土地贫瘠,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打工。
“我在外打拼近30年,有了一点基础。每次回乡,看到乡亲们还是外出打工,土地抛荒,心里不是滋味。”葛天才说。
为什么回到农村做景区?葛天才说,2014年,杜堂村被选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强有力的政府引导和政策优惠,让他看到乡村发展的潜力和希望。
在政府的引导下,葛天才成立木兰花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计划以旅游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葛天才口中的“幺爹”,就是当时村里流转土地中,反对声最高的长辈之一。合作社的人直接拿着景区规划册,跟“幺爹”讲景区的建设思路、运营想法。
一次又一次,“幺爹”紧锁的眉头终于展开,同意将闲置的土地、房屋拿出来,加入合作社。
“加上房屋的入股收入,老人每年有近5万元收入。”葛天才说,“幺爹”现在谈起合作社,是满满的幸福感。
天星村大变样,回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蔡甸区天星村原本只是武汉近郊普通的农村,房屋破旧、道路狭窄。
“花博汇坚持不大拆、不大建,保留了原有土地上的村湾、农田、房屋、树木,在原有基础上完成改造升级,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许江说。
“一些年长的村民,无法外出打工,可以在家门口种种花,或者在景区做物业、保洁,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许江说,能让看着自己长大的“叔叔”“伯伯”们,在家门口有一份稳定收入,觉得很欣慰。
如今,花博汇已是一个自带流量的网红景区,也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的人回乡创业。
俞浩是本地村民,像村里其他年轻人一样,一直在外打工。
2016年,俞浩听说村里要开始建花博汇,将村子打造成文旅休闲综合景区,期待之余,也有不少顾虑和疑问。
“他通过和花博汇的团队接触,了解项目运营思路、定位及规划后,决定重新回到家乡自主创业。”许江说,俞浩作为首批商户入驻花博汇,在园区内开设了便利店及餐饮店,自主经营。
“随着花博汇的发展不断扩大,游客量逐渐增加,他现在已经开了5家店,高峰时期的收入有七八万元。”许江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