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阔步前行,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
一个地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丰厚的文明滋养。
近年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公民道德建设稳步推进,文明之行蔚然成风,文明之光照耀荆楚。
确立精神坐标——筑牢理想信念
11月19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武汉报告会举行。
省委宣讲团成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凌云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案例鲜活、讲解透彻、通俗易懂。”聆听报告的武汉市党员干部纷纷表示,宣讲加深了他们对全会精神的认识,激励着他们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近年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部门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任务,组织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筑牢理想信念。
在城乡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报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热词,迅速响彻荆楚大地。
筑牢理想信念,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在襄阳,“24字”成了孩子们哼唱的五言歌诀;
在宜昌,随处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和文化墙。市民刘莉说:“看得多了,时间长了,墙上的内容就渐渐地记到心里。”
在荆门,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所不在。
筑牢理想信念,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新时代好少年”“向国旗敬礼”“童心向党歌咏比赛”“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从党员干部到人民群众,人们用点滴行动与执着坚守,累积起社会的价值高度,筑牢共同的精神家园。
高扬道德旗帜——发挥榜样力量
荆楚大地,是英雄辈出的热土,也是凡人善举的摇篮。
疫情期间,张定宇拖着高低不平的脚步追赶时间,带领武汉金银潭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最前沿,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托起无数人的生命与健康。
在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好人榜”上,“人民英雄”张定宇荣登榜单。
张富清、马旭、黄群、李道洲……每个名字都是闪光的名片,道德天空,群星灿烂。
一个人的偶然壮举或许是个概率事件,但一个群体道德素质的频繁闪光,让我们看到背后文明沃土的滋养。
近年来,湖北省加强道德建设,持续开展中国好人、湖北好人、荆楚楷模等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用榜样力量鼓舞人,以先进文化引领人,营造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推进道德建设,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
餐馆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理念愈加深入人心,使用公筷成为时尚;
马路上,文明交通建设,让斑马线成为城市文明线;
景区里,乱扔垃圾、乱刻乱画的情况越来越少,“带着文明去旅游”渐成共识;
社区里,下沉党员、社区干群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垃圾分类习惯逐渐养成;
每一个个体的“小气场”,汇聚成为社会文明的“大气候”。
发展志愿服务——弘扬时代新风
8月7日,宜昌市夷陵区河心公园,一对恋人在“5210-我爱夷陵”公益景观点举办婚礼。
原来,两人商定结婚仪式不办酒席,不大操大办。他们的想法被夷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知晓。于是,夷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搭台”,以公益平台为爱“打卡”,共同倡导婚丧嫁娶中的文明新风。
夷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说,“5210”中的“5”,就是“五类实践”,主要内容包括讲活科学理论、讲透党的政策、普及科学知识、活跃文体生活、涵养文明新风。而此次公益景观点为爱“打卡”,就是涵养文明新风的重要内容之一。
湖北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弘扬时代新风。
目前,大冶、竹山、房县、保康、宜都、秭归等12个全国试点县市已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90个。73个县(市、区)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十堰、宜昌、咸宁实现县级全覆盖,恩施、神农架实现乡镇全覆盖。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大力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全省120多万名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线开展各项服务,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湖北省注册志愿者达885万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达3.6万个。
2020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志愿服务工作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意见》,对推进志愿服务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在基层一线、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在百姓急需之时,一个个志愿者挺身而出,让志愿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推进文明创建——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创建。
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湖北省十堰市、鄂州市、荆门市、枝江市、竹山县、丹江口市6地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入选城市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
经复查确认,武汉市、宜昌市、大冶市、宜都市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至此,湖北省“全国文明城市”增至10个。
其中,十堰市以全国地级市综合成绩第一名的成绩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
“31年来,十堰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十堰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中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厚植全社会文明根基,切实把城市的文明指数转化为人民的幸福指数。
文明,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一座城市的内在灵魂。
近年来,湖北省坚守“为民、惠民、利民”创建初心,推动各地把文明城市创建同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让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疫情期间,湖北省各地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指挥部”转化为“社区防疫指挥部”,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也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从宜都五眼泉镇到天门小板镇,从建始青里坝村到嘉鱼王家巷村,一大批村镇在文明创建中,改善人居环境、助推移风易俗、完善公共服务。全面进步的农村、全面发展的农民,正在走向新的未来。
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到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向纵深发展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充满生机活力。
站上新起点,扬帆新征程。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将“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确立为湖北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将“城乡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纳入湖北省2035年远景目标,不断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文明花开香满园,同心掬得满庭芳。
放眼未来,精神文明建设必将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通讯员 颜家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