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与旁遮普大学共建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2020-12-12 17:38:10

武汉大学与旁遮普大学共建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揭牌仪式现场 摄影 项俊平

  国际在线湖北消息:12月11日,武汉大学(中国)-旁遮普大学(巴基斯坦)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建设项目揭牌仪式暨发展研讨会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行。武汉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朱玉贤,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程式华等出席揭牌仪式。

  据介绍,红莲型杂交水稻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为领军人物的科研团队(以下简称“院士团队”)培育出来的原创性科研成果,是国际公认的杂交水稻三大细胞质类型之一。

  40多年来,“院士团队”的几代科学家先后培育出珞红3A、珞红4A、珞红5A、珞红6A、珞红7A等一大批被国内主要科研院所及种业公司引用的种质科研材料,还研发出红莲优6号、珞优8号、珞优9348等杂交稻新品种。相关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红莲型杂交水稻表现同样优异,特别是在菲律宾,红莲杂交水稻种子账户占全国杂交水稻种子总进口量的70%。

  为了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破遗传瓶颈,促进红莲型杂交水稻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动中巴两国杂交水稻科技成果转化,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中国贡献,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仁山于2018年初开始在巴基斯坦试种红莲型杂交水稻。两年的试验示范数据显示,新一代红莲型杂交水稻品种综合性状全面优于巴基斯坦主推品种。

  2020年9月,在中国科协和湖北省科协的支持下,武汉大学承担的首个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武汉大学(中国)-旁遮普大学(巴基斯坦)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建设。旁遮普大学是巴基斯坦著名学府,科研实力雄厚,是巴基斯坦水稻品种审定及区域试验的承担单位。

  据朱仁山介绍,巴基斯坦推广红莲型杂交稻有将近15年的历史,市场份额较大而且稳定,其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开展红莲型杂交稻的研究。未来,研究中心将立足巴基斯坦,致力于挖掘红莲型杂交水稻品种耐高温、高直链淀粉、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特点,逐步引进新品种,开展生态测试和本土化研发,开发适宜巴基斯坦以及其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品种,不断构建全球粮食命运共同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朱玉贤表示,红莲型属环境友好型杂交水稻品种,可以减少氮肥用量,降低种植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他相信,通过“一带一路”项目的国际合作,两所大学在红莲型杂交稻研究方面将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教授阿西法克通过视频向揭牌仪式表示祝贺,表示将珍惜与武汉大学的合作机会,通过双方努力,促使红莲型杂交水稻能够在巴基斯坦得到更大面积的推广,解决当地的粮食安全问题。

武汉大学与旁遮普大学共建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发展研讨会现场 摄影 项俊平

  揭牌仪式结束后,来自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超级稻研究室,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所,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红莲型杂交水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潜力及其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红莲型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已超过2667万公顷,累计出口种子30万吨以上。(文 项俊平)

编辑:苏喜茹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