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通城县于2018年3月全面铺开教育改革,十大教育工程等全力推进,当年8月县教育资金管理中心挂牌成立,实行“校财县管”。改革推进两年,效果如何?11月1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到通城县调研。
学校财务由县里统一管理
距县城40多公里、位于大山深处的马港镇金山村石源小学,校长葛祎祺正带着孩子进行课外活动。
今年,该校新办了幼儿园,有10个孩子入园。葛祎祺说,“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每年老师的工资都成问题。”
通城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改革前,各学校财务自己管理,每年开学后两个月日子还行,但越到后面,学校越为债务发愁,甚至借钱给老师发工资。县财政曾安排1500多万元,帮县直一所学校消化债务,结果债务越来越高。经审计,到2018年6月,全县共有公办学校84所,存在债务的学校45所,债务总额2.22亿元,其中3所高中债务1.65亿元。
部分学校管理混乱。经查,学校未经审批私自聘请代课老师和临时用工人员1423人,全县在编教师有162人不在岗。“全县8000多名在编人员,教育系统占5000多人,管好教育就管好了大半个通城。”咸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通城县委书记熊亚平,亲自担任通城县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化解债务风险,不能简单给钱、给项目,应该构建资金集中化、财务专业化、监管全程化的管理模式。”2018年8月,通城县取消全县84所学校的财务部门,成立教育资金管理中心,学校每一笔开支,全部由县里统一管理。
再不用担心大班额了
晨曦中,通城实验学校操场上,4000多名孩子欢快地做着早操。
“再不用担心80多个孩子挤在一间教室了。”看到孩子们在宽敞的校园学习,王女士心安了。她介绍,孩子此前在通城实验小学读书,在老城区的巷子里,2700多名孩子挤在35间教室里,因为扫帚和撮箕在教室里转不开,只能用手捡垃圾。
“每到下课,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发生安全事故!”通城实验学校校长吴继明说,县实验小学操场不够大,学生按年级轮流做操。
2018年实行改革后,县里推进十大教育工程建设,投资3亿元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投入3340万元新建隽水幼儿园,投资改扩建县一中和二中等。
2019年,占地155亩的通城实验学校招生,目前已招81个班4200人。走进该校,以校门到孔子楼(图书馆)为中轴线,时珍楼、子美楼……左边是小学,右边是中学,教室都装了两台空调,教学设备是最新的智能化设备。
记者看到,每栋教学楼一楼是架空层,据介绍,这是方便孩子们在雨雪天气做运动。
“谁不上课谁就下课”
“我也要上课!”吴继明说,实行改革后,学校行政人员大大减少,校长压力减轻了,可以专心办学。
县财政逐年化解了债务。通城县一中原来有行政人员60多人,改革后减了40多人。校长、副校长都代课,代的是奥数班的主课。
“谁不上课谁就下课。”通城县教育局局长吴琳的办公桌上,放着每所学校的课程表,他特意将校长的课程安排作了标记,不打招呼,随时到课堂听课,校长不上课立即撤职。
为鼓励老师专心上课,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和奖优罚劣原则,通城改革老师工资待遇分配制度,优秀校长奖、优秀老师奖,教育教学年终奖等,让老师不再担心工资收入问题。
“2018年和2019年两年拿出了6000多万元奖金。”吴琳说,老师收入提高了,有了积极性,书就教得好了,“全县教育系统旧貌换新颜,回到了‘校长安心办学,教师安心教学,学生安心上课’的本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鹏 通讯员 刘建平 习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