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燕儿谷乡村工匠学校:活态传承让非遗焕发生机
来源:人民网  |  2020-11-02 15:41:03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燕儿谷乡村工匠学校:活态传承让非遗焕发生机

画匠丁志刚在创作(刘建维 摄)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燕儿谷乡村工匠学校:活态传承让非遗焕发生机

篾匠屈君成(刘建维 摄)

  在湖北罗田燕儿谷,坐落着该省第一家乡村工匠学校,荆楚民居风格的外观,云集了篾匠、木匠、豆腐匠、陶艺师傅、绣娘等九佬十八匠的老手艺人在这里专心致志于自己的技艺,不少游客和传统技艺爱好者慕名前来参观学艺。

  燕儿谷位于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垸村,曾经是典型的贫困村,处处显示着破败、荒芜、萧条的景象。回乡能人徐志新创立了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有限公司,通过村企共建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在他的带动下,燕儿谷实现了华丽蝶变,如今的燕儿谷,花木成荫,诗情画意,风光秀美、生机盎然,百姓安居乐业。

  如何让燕儿谷“腹有诗书气自华”?2019年5月,为传承大别山传统手工艺,进一步擦亮燕儿谷的文化名片,徐志新再次以超人的眼光和胆识组建湖北首个乡村工匠学校,向全黄冈市的“九佬十八匠”发出招募令,优先录用偏远山村的贫困匠人。

  不到一年,数十位能工巧匠从千沟万壑来到了燕儿谷,有了现在的乡村工匠学校。各类老手艺人在工匠学校研习和传承非遗文化和传统工艺,活态传承让非遗焕发生机。在这里工作的工匠不仅有免费的工作场所,每月有3300元工资,出售的产品还有额外的收入。

  58岁的画匠丁志刚曾在当地小有名气,13岁跟随师父漆艺,在床、衣柜等家具上作画。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工业化生产代替了传统工艺,家具上不再需要手工作画,丁志刚失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到外省打工。看到了匠人“招募令”,凭着对这门手艺的的热爱,丁志刚马上报名,成功在工匠学校“重操旧业”。“这里能让我潜心作画,也不担心生活的问题。”丁志刚笑着对记者说。

  “乡村工匠学校创建,不仅传承了传统技艺、有助于老匠人和村民农民就近就业,而且为当地旅游注入了本土乡土文化,使游客在体验手工技艺中感受到了大别山农耕文化的魅力。”徐志新表示。

  工匠学校已经带动了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中小学研学项目、乡村旅游、培训等。目前,工匠学校二期的建设也已启动。

  据统计,从成立至今,工匠学校年接待游客28万人次,手工艺品销售额高达200余万,为附近村民直接提供就业岗位46个。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已经成为了我们燕儿谷的核心竞争力。”徐志新自豪地说。(文/张沛 视频/张沛 王郭骥)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燕儿谷乡村工匠学校:活态传承让非遗焕发生机

篾制工艺品(张沛 摄)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燕儿谷乡村工匠学校:活态传承让非遗焕发生机

绣娘杨能香(张沛 摄)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北篇】燕儿谷乡村工匠学校:活态传承让非遗焕发生机

燕儿谷乡村工匠学校(刘建维 摄)

编辑:苏喜茹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