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在第7个国家扶贫日、第28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到来之际,武汉纺织大学国际学院为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国概况》课,邀请宜昌五峰红旗坪村“第一书记”肖曙光,分享自己的扶贫经历。来自俄罗斯 、巴基斯坦、加纳、印度等9个国家的80多名国际留学生,通过线上线下交流互动。
“五峰红旗坪村地处偏远深山,曾是远近闻名的深度贫困村。”肖曙光介绍,2014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3000多元,经过5年来的精准扶贫和老百姓的共同努力,现在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3万余元,已于2019年12月底实现了整体脱贫。2018年,肖曙光主动申请担任驻村扶贫干部。“过去路不通、水不通,现在水电路网全通,乡村基础建设和村民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介绍,当地户户种植金银花,发展了玄参、贝母、独活等中药材产业,还有高山蔬菜、苗木、蜂蜜、土猪肉、土鸡等农产品。目前,红旗坪村的基础扶贫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开始转向乡风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乡村。
肖曙光向留学生们讲述,“扶贫近三年,我最大的感受是真心、真情扶贫,赢得村民信任。”肖曙光在现场分享了两个扶贫小故事:深山里一位老婆婆的房子被大雪压垮了,凌晨5点她第一个电话是打给驻村工作队,第二个电话才打给她的儿子。“当我们冒雪步行2个多小时到她家,老婆婆激动得哭了。”村里有一位88岁的抗美援朝军人,因为身体原因已经20多年没有出过村,驻村工作队带他理发、做军衣,帮他修房子、修路。
“扶贫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扶贫第一年做了哪些工作?”讲述结束后,留学生们围坐在一起继续向肖曙光提问。他一一回答:“最大困难是改变村民固有观念、保守思想,需要耐心细致的引导。”“第一年,修缮基础设施和布局产业,同时通过换届选拔出一批好干部。”
来自加纳的留学生Rose说:“过去几年,中国有超过8000万人口从极度贫困中走出来,我很认可中国政府的扶贫政策,赢得真情和信任才能做好扶贫工作,这个对我也很有启发。”来自巴基斯坦的Mubshra想全面了解扶贫做法,肖曙光耐心解释:“除了有驻村干部扶贫外,还有政策、产业、教育、结对帮扶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扶贫举措,汇聚全社会各方力量,是全员大扶贫。”来自俄罗斯的李娜和加纳的Rose都提出,“在我们国家也有很多贫困人口,但还没有引起政府重视和社会关注,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帮助穷人?”肖曙光笃定地说:“扶贫济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政府是要以先富带后富,城市帮农村,实现共同富裕。”
武汉纺织大学国际学院党委书记潘文星介绍,学院曾组织留学生3次到访红旗坪村,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感受中国乡村。红旗坪村也是第一次迎来外国人。肖曙光再次向留学生发出邀请,欢迎他们11月去参加“丰收节”,再和农民一起跳舞、唱歌。他认为,向留学生们讲述扶贫故事,也是讲好中国故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通讯员 李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