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荆门市网络媒体“荆采行”走进京山探访特色产业助力脱贫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0-06-05 18:34:50

急【B 有修改】荆门市网络媒体“荆采行”走进京山探访特色产业助力脱贫

荆门市网络媒体“荆采行”走进京山 供图 荆门市委网信办

  国际在线湖北消息:近年来,京山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特色小镇旅游经济,利用网络为群众站台“带货”,助力扶贫攻坚,打造美丽经济。京山如何抓住乡村特色,点亮脱贫攻坚?6月4日,由荆门市委网信办、荆门市扶贫办共同主办的“网络媒体‘荆采行’——决胜脱贫攻坚”采访活动走进京山进行实地探访。

  在京山市深度贫困村——绿林镇高枧村的桑葚基地里,20多位村民正在忙着采摘、装筐、打包,把一筐筐桑葚果运至京桂园酒业,用于酿造桑葚酒。

急【B 有修改】荆门市网络媒体“荆采行”走进京山探访特色产业助力脱贫

京桂园酒业用于酿酒的桑葚正在装筐 摄影 黄正恒

  “65亩桑葚,除了游客采摘,其余的全部由京桂圆酒业收购,今年共产出8万斤,收入23万元。”村支书周定文介绍,“为了壮大产业,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发展产业基地,现已发展紫秋葡萄115亩、桑葚105亩,新建铁皮石斛基地50亩、软籽石榴项目基地200亩,发展白芨、苍术、柴胡等品种中药材150亩。”

  桑葚基地让不少村民腰包鼓了,也给贫困户提供了脱贫致富的途径。正在基地务工的贫困村民老李开心地说:“我每天都来这里做工,一天80元,一个月下来就是2000多元。”

急【B 有修改】荆门市网络媒体“荆采行”走进京山探访特色产业助力脱贫

网络媒体实地探访高枧村桑葚基地 供图 荆门市委网信办

  这两年,桑葚收益让高枧村尝到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的甜头,经村委会决定,该村扩种桑葚40亩,分为合作社和贫困户两部分,受益贫困户达到35户,其中14户贫困户每户种植1亩,每当桑葚挂果后,就可增收2000元。

  “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是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荆门市扶贫办副主任唐定勇介绍说。

急【B 有修改】荆门市网络媒体“荆采行”走进京山探访特色产业助力脱贫

网络媒体在丁家塝村参观美丽乡村建设 摄影 黄正恒

  不同于高枧村,新市丁家塝村按照文化兴村的理念,深入挖掘明晚期经学大家郝敬文化资源,将郝夫子经学思想、人文轶事与文创旅游、教育培训等产业相结合,擦亮“经学大家郝敬故园”文化品牌,打造成集国学文化传习、耕读文化体验、室外课堂教育于一体的丁家塝耕读小镇。

  “我们活化利用废旧农舍建成郝敬书院,挖掘整理郝敬经学、文学作品和生平事迹,建成‘楚望讲学坛’‘康乐园’‘草庐问经’等夫子文化主题展示区。”村支书高兆斌介绍,该村联合市文峰讲坛、市场培训机构等,每周举办国学讲座和亲子活动,打造“童蒙养正 启智明礼”国学教育基地。经过近期几个周末的迎客测试,该村已成为京山市民近郊乡村游的“网红”打卡地、周末亲子文旅小集市,一个以郝敬文化为底本的耕读小镇雏形成型,成为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样板地,今年“五一”假期,该村接待游客4000余人次。

急【B 有修改】荆门市网络媒体“荆采行”走进京山探访特色产业助力脱贫

丁家塝村 摄影 黄正恒

  该村还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利时机,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引进市场主体和大户建设采摘园、农耕体验园、亲子农庄等休闲农业区,现发展有草莓园30亩、瓜果40亩、共享厨房3处,休闲农庄3座、对节白腊园5个150亩,切实促进农民增收。

  新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介绍,小镇特色需要紧扣地方文化,把农耕文化与乡村经济相融合,让产镇融合产生强劲的“推背感”,实现小镇又好又快发展。(文 黄正恒 邹荆炼)

编辑:苏喜茹